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從政法大學“研招烏龍新聞”評論區能讀出什麼

2016-04-22 13:27:37|來源:京華時報|編輯:王瑞芳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不久前,遼寧的趙先生收到了中國政法大學法碩學院的錄取通知,他按要求交學費後卻被告知,另有一名考生與他同分,需兩人協商誰被錄取。一番折騰後,兩名考生均被拒錄,理由是“錄取系統已關閉”。近日,趙先生已就此事向昌平區法院提起訴訟,校方則稱當初的錄取通知為“工作人員誤發”。

  初看這則新聞,似乎有一些疑點,比如考研錄取結果竟可由考生協商、考生收到錄取短信後6分鐘就交了學費、與趙先生同分的考生竟願意讓出機會……後來經過求證,基本排除了假新聞的嫌疑。不過,我在核實過程中注意到一些值得玩味的信息,那就是網友在這則“研招烏龍新聞”後的跟帖。

  撇開那些戲謔之論,如果對網友們的評論加以研究,很容易從熱帖中解讀出值得深思的信息。從某種程度上説,“研招烏龍新聞”評論區就像一扇窗,可以讓我們窺見一些社會現實。

  在評論區,有一位網友説“都告訴你趕快送禮了,你居然真去協商”,被“頂”了很多次。言下之意是,負責招生的老師給趙先生打電話讓他與其他考生“協商”,實際上是在暗示他趕緊“表達誠意”;而他最終沒被錄取,是因為沒有給老師送禮。評論區類似的聲音不少,大都在指責當事人“不開竅”。

  在一些人的觀念中,無論是求學、就醫還是找工作,想辦成事就必須懂“規矩”,必須能聽出“弦外之音”。我不禁在想:評論區裏那些一眼就看出潛規則的人,是否曾在現實中吃過很多虧,所以才變得如此“聰明”?

  還有網友講述了自己所親歷的“××大學研招黑幕”,結果大家發現高校招生過程中確實可能存在貓膩。客觀來説,其中有些吐槽可能屬於過度聯想,甚至屬於考研失利者容易相信的陰謀論。但從這些評論能看出,社會的很多領域都存在不講規則的問題,而當一個社會的規則成為橡皮泥,何來公平正義?

  不過,跟帖中最觸動我的一句評論,是“這樣的事竟然發生在政法大學”。一所為中國法治建設輸送政法人才的知名高校,最終因為涉嫌違法而成為被告,這讓那些政法學子怎麼看?可遺憾的是,類似黑色幽默的事件,這些年並不少見。

  説“在評論區讀懂中國”或許有些誇張,但那些網言網語的確植根于中國現實之中,且彼此間相互聯繫。既然法治原則要體現在每一個案件中,我們希望這個案子也能讓大家看到公平正義。(湯嘉琛)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