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46週年 “80後”老航天人共話激情與夢想的年代

2016-04-23 06:43:2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圖片默認標題

  航天五院內展示的”東方紅一號“衛星備份星 攝影:李淑姮

  原標題: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46週年 “80後”老航天人共話激情與夢想的年代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嚴)4月24號是一個註定被載入中國航天史冊的特殊日子。46年前的這一天,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在太空播送出《東方紅》樂曲。46年後,經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每年的4月24號為“中國航天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誕生過程中都發生了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併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在那樣一個物質匱乏,一窮二白的年代,航天人憑藉自身的智慧與勇氣成功奏響了中國人探索宇宙的華美樂章。回憶起那個激情與夢想的年代,老一輩航天人有著説不完的故事。

  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曾經擔任東方紅一號衛星的行政負責人,如今這位已經83歲高齡的老人在談到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研發過程時仍然記憶猶新。戚老回憶説,當時他主要負責衛星在地面的實驗工作。為了能讓衛星在太空中順利運行,戚老和同事們必須要在地面上模擬太空環境進行實驗。而在那個技術水準有限,物質匱乏的年代,不但沒有專業實驗室,就連實驗設備也得依靠自力更生。 “我們做了很多的實驗才能保障成功,這個我有體會。東方紅一號衛星上有四根天線,就是用來播放東方紅樂曲的。那個天線3米長,發射的時候要把它收起來,到天上要把它打開,到底能不能在天上旋轉起來,在地面不做實驗是不行的。那個時候也不可能找一個這麼好的廠房,所以當時就找了科學院力學所有個倉庫,因為那裏面積挺大的。我們自己研製一個轉臺來做實驗。”

  有了實驗場地和實驗設備,但是防護設備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因為在太空中東方紅一號衛星打開天線後是要高速旋轉的,在實驗過程中高速旋轉的天線很可能甩出傷人。為了避免危險的發生,科研人員們只能因陋就簡,就地取材。戚老説,“做實驗很危險的,天線一甩斷了就跑出去了,我們怎麼辦呢?在倉庫裏有很多的包裝箱,包裝箱都有蓋子,包裝箱很粗糙,都有一個縫,所以每個人拿一個蓋子從縫裏觀察實驗;年輕人就爬到房樑上去看。就在這種條件下我們做了很多實驗,就把尺寸、整個程式都搞清楚了。這樣的實驗很多,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創造條件辦這麼件事。”

  在戚老的帶領下,東方紅一號衛星一共進行了18項地面實驗,為衛星在太空正常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衛星在太空中要圍繞繞地軌道飛行,這個軌道是要專家們事先通過精密演算得出的。當時航天二院706所的宋慶元負責的工作就是運算衛星運行的軌道。上世紀60年代,由於我國大型計算機數量較少,僅有的計算機不但容量小、速度慢,而且穩定性也不高,因此不能在很快的時間裏計算出運行軌道。為了能儘快得出精準的結果,宋慶元和同事們沒日沒夜地加班加點計算,每天都工作到淩晨兩三點,連家裏的小孩子生病也無暇照顧。説到這些過去的事情,80歲的宋慶元老人 眼眶有些濕潤。“一天24小時機器都開著,人也整天都忙著,差不多每天晚上工作到深夜兩三點,有時一天就吃一頓飯。家顧不上了,當時家裏有兩個孩子,小一點兒的才兩歲多,每天晚上我去加班的時候,我走在前面,孩子在後面追我,我媽媽就追著孩子。所以軍管看了就笑,簡直就像追韓信一樣。看到孩子哭我心裏也挺難受的。可是我想任務是最主要的,所以就硬著心腸去加班了。

  有一次,我兩歲多的小孩患了肺炎,我也沒有時間送孩子去醫院,鄰居就幫忙送孩子到醫院打針治療。我覺得疼愛孩子是母親的天性,但我更愛航天事業,我應該把精力貢獻給事業。”

  有了軌道數據,如何才能把衛星送入軌道也是要解決的問題。當時執行東方紅一號發射任務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只能把衛星送到近地點,要想抵達遠地點就得研製第三級固體火箭。在1966年底,航天科工六院接受了這項艱巨的任務。在經過了多方的方案設計與論證後,方案的圖紙終於敲定,第三級火箭進入製造階段。曾經參與第三級固體火箭研製的六院研究員,現已82歲的陳克明介紹説,當時六院剛剛從四川瀘州遷到內蒙古呼和浩特遠郊,許多配套廠房還沒有建立起來,因此研製條件簡陋。

  為了研製出能夠把衛星以第一宇宙速度推送到預定軌道的第三級固體火箭,設計人員圖拿著紙跑了十幾個省市,匯聚全國各地的企業和科研力量才勝利完成任務。

  陳克明:“咱們當時研製條件比較差,現在設備是齊全了。當時還要土建呢,許多廠房還沒建好呢。我們的設計人員就拿著圖紙到十幾個省市要求協作加工,北京、東北。設計人員來回的跑根本沒有時間在家。所以説我們這個産品就是一個全國大協作的結果。”

  正如陳老説得那樣,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是全國大協作的結果,它不是某一個部門、某一個單位可以獨立完成的任務,它是全體中國航天人努力取得的偉大成就。時值今日在回憶那段歷史的時候,戚發軔老先生還風趣地用“吃饅頭”的例子一再地強調,自己能獲得今天這些榮譽那是因為幸運,但是不應該忘記那些在最開始為“東方紅一號”做出過貢獻的前輩。“我就説,東方紅一號,我是第三個饅頭,因為前邊還有很多人呢,不應該把人家忘了。就是餓了的時候吃第一個饅頭沒飽,吃第二個饅頭沒飽,吃第三個饅頭的時候飽了,就記住了第三個饅頭,我就是第三個饅頭,這是撿著了,所以上天安門了。當年前面還有趙九章,錢驥等,有很多同志前赴後繼作了這麼件事,所以説不要忘記過去,要知道歷史。我就是最後趕上了光彩的時候。”

  敬業且無私,謙虛且忘我。幾位“80後”老專家是千千萬萬老一輩航天工作者的縮影,他們把航天作為畢生的事業,終生的追求,他們是中國航天事業的肱骨之臣,也是航天精神的踐行者,他們更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風骨與脊梁!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