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尼泊爾地震一週年:讓友誼之花賜予勇氣和力量

2016-04-22 10:07:0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圖片默認標題

尼泊爾大使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朱梅):2015年4月25日,對於很多人來説,是一個記憶裏已經模糊了的普通週末;但是,這一天,對尼泊爾人民來説,卻是一道深刻在記憶裏的傷疤。這一天,尼泊爾發生強烈地震,八千多人在地震中喪生,很多人流離失所。這樣的打擊對於還在探索發展道路的尼泊爾無疑是一記重創。 

  轉眼間,2016年的4月25日即將來臨。在尼泊爾發生地震一週年之際,國際臺尼泊爾語部記者專訪了尼泊爾駐華大使馬斯基。他説,在陷入危機的時候,是中國政府和人民向尼泊爾伸出了援助之手,“去年,尼泊爾發生強烈地震。中國政府和人民對尼泊爾人民伸出了真摯的援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外長王毅都第一時間向尼泊爾發慰問電,中國政府也及時提供援助。中國各界對尼泊爾捐款也源源不斷地匯入我們使館開設的賬戶。中國人民對尼泊爾的深情厚誼我們看在眼裏,記在心中,並心存感激。”

  馬斯基大使説,在尼泊爾陷入困境的時刻,中國克服交通運輸不便、西藏地區也受地震波及的困難,運用在歷次地震救援中積累的經驗,向尼泊爾提供資金、技術、醫療等各方面的救援,給他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現在,地震發生已經過去一週年,在各方的支持下,尼泊爾正在積極地災後重建。然而,對於一直處於世界最不發達國家行列的尼泊爾,重振經濟似乎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麻煩,“最大的問題在於交通運輸。眾所週知,尼泊爾首都只有一個特裏普文機場,在遭受地震災害時,它的局限性就彰顯了出來。救援物資和人員往來成為難題。另外陸路交通也很是問題。這不僅是尼泊爾國內各地交通聯繫,還有和中、印兩個鄰國間的交通運輸。尤其是由於山體滑坡,在尼泊爾與中國間的兩個口岸都暫時封閉了。這些問題都是要通過與中國的相互合作,在災後重建的過程中盡力去解決的。”

  為了加強兩國間的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尼泊爾總理卡·普·夏爾馬·奧利於上月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訪問期間,兩國發表了《中尼聯合聲明》。根據該聲明,中尼將進一步加強兩國陸路和航空聯繫,改善中尼間陸路交通基礎設施。雙方還將就建設中尼跨境鐵路和尼境內鐵路進行交流。同時,中方將落實2016年至2018年對尼無償援助,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北部災區民生恢復、文物古跡修復、災害防治能力建設和醫療衛生合作等五大領域實施雙方商定的25個災後重建項目。

  馬斯基大使評價這一系列的合作對尼泊爾具有歷史意義,“這些合作中涉及交通、能源、經貿等各個方面。以交通為例,不僅包含航空和陸路,還有鐵路。一方面將解決尼泊爾交通運輸的問題,加強了與中國的經貿聯繫,另一方面也是尼泊爾能夠借道中國與中亞、東南亞的其他國家加強合作。還有有關能源合作的內容能夠解決尼泊爾目前面臨的能源問題。等等這些合作將對尼泊爾的未來發展産生重大意義。”

  有了朋友的支持,尼泊爾總理奧利在訪華期間表示,對災後重建都充滿了信心,“在尼泊爾災後重建的國際會議上,中國承諾參與一攬子方案。現在,中國秉承諾言,在基礎設施建設、經貿往來等方面,向尼方提供了大量的幫助。與此同時,尼泊爾也會自力更生,加快重建步伐,實現尼泊爾的發展與繁榮。”

  馬斯基大使認為,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幫助和支持下,尼泊爾的重建計劃將會很快得到落實。他相信,基於政府層面的合作,尼泊爾通過改進投資環境、鼓勵投資等政策,一定能夠儘快地將災後重建和經濟發展推進下去。

  中國有句俗語,遠親不如近鄰。在朋友遇到危難的時候,送去真摯的援手是中國文化的道義所在。與朋友一起攜手共進,是中國“親誠惠容”外交理念的精神體現。在天災面前,人類是渺小的。但是我們始終相信,友誼一定能夠綻放出無與倫比的花朵,帶給我們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