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北京航天城舉行學生開放日等活動慶祝首個“中國航天日”

2016-04-24 22:16:51|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靳松

  原標題:北京航天城舉行學生開放日等活動慶祝首個“中國航天日”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喬全興、李嚴):今年恰逢我國航天事業創建60週年,經中央批准、國務院批復,從今年起,將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在首個“中國航天日”當天,北京航天城以升國旗、主題簽名、參觀等方式,慶祝這個屬於廣大航天工作者的特殊日子,向公眾普及航天知識。

  1970年4月24日,我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就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産衛星的國家。而今年恰逢我國航天事業創建60週年,經中央批准、國務院批復,從今年起,將每年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在首個“中國航天日”,北京航天城以升國旗、主題簽名、參觀等方式,慶祝這個屬於廣大航天戰線科技工作者的特殊日子。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工作人員李坤説:“作為一個航天人,我得知設立國家航天日的消息後,特別振奮,感覺特別驕傲和自豪,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為航天事業做貢獻。”

  一提到航天事業,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那些“高大上”的應用,但實際上,航天事業與普通老百姓的聯繫是非常緊密的。在航天日當天,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和深空探測工程飛行控制任務的“神經中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向中小學師生開放。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劍在與中小學師生互動時説:“為什麼要發射衛星呢?衛星有什麼用途呢?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陸地對海洋有很多的了解,但是在太空中能做什麼?可能很多同學並不知道。太空中有很多很好的資源,比如説失重,真空等等。它雖然條件很惡劣,但是可以給我們的(科研)帶來很多好的條件。特別是它位置的高遠可以帶來很多便利的條件,比如説對地通訊啊,現在很多老師,學生手機都有定位的能力,學生家長出行的時候都拿一個導航儀,導航儀為什麼知道我們在哪呢?在沒有衛星出現之前,這些都是不可想像的,其實就是一個小小的晶片,而我們在軌道上有很多可以導航的衛星,我們國家有北斗導航衛星,可以把信息發到晶片上,”

  目前,我國在軌衛星數量近150顆。其中,通信衛星形成了穩定高效的商業化運作模式,導航定位衛星步入了産業化的發展軌道。此外,以高分、風雲、海洋、資源為代表的遙感衛星,在農業、林業、國土、測繪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正如專家所説,航天飛行器飛得越來越遠,航天科技與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航天産業是高投入的産業。但它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對人才的培養的作用很大。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劍:“在國外有一項統計,在航天領域的投入可以獲得10倍的收益,很多小朋友身上穿的尿不濕,就是從航天員的技術演化而來的。航天中的很多技術後來都轉化為民用了,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的條件,包括,宇宙這種失重狀態下,我們還可以進行很多藥品,材料方面的實驗,因為它是失重的,在地面很多不具備的條件,在太空中就可以輕易的完成。”

  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單個飛船運行到多個目標交會對接,從地月轉移到繞月探測,從環月飛行到落月巡視,從月地轉移到再入返回……,前來參觀的師生們邊聽邊記。來自清華附中永豐學校小學部的學生白文蕾説:“剛才聽講解員説,剛才看到的是真實的航天物體,能親眼看到感覺特別驕傲。我要向航天員學習,也要繼續努力,爭取能成為一名航天員。”

  組織師生來參觀的朝陽外國語小學北苑分校校長張春榮表示,這次參觀給學生們上了一堂很好的科普課,更能激發學生們認識和探索太空的興趣,“第一個航天日,我們老師和學生共同走進航天城,特別是走進飛行控制大廳裏面,讓學生們親身體驗,他們以前只是在電視上看過,這次走進來回顧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特別是聽李劍主任講了我們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我覺得更能激發學生們的興趣,今天可能只是一個初步的了解,但在今後,比方説物理課上學到引力等等,我覺得他們更有興趣去探索,再進一步的學習。”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