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不忘革命老區
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風塵僕僕來到安徽金寨縣考察扶貧工作。金寨地處大別山腹地,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是革命老區的代表。
全國解放後,經過數十年發展,老區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放在全國範圍內橫向比較還有不小差距,其中扶貧工作是一個短腿。金寨縣是國家級首批重點貧困縣,2011年被確定為大別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29次國內考察,一半以上聚焦扶貧開發。脫貧攻堅,是他心底最深的牽掛。今年兩會上,習近平多次強調,要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時期的頭等大事來抓。這一次,習近平又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老區脫貧更為必要更為迫切。
脫貧攻堅不忘革命老區,昭示吃水不忘挖井人。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于黨有恩,于國有功。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承載了巨大犧牲,人們不會忘記金寨縣這方鐫刻著紅色基因的熱土,革命戰爭年代,10萬金寨兒女為國捐軀。人們也不會忘記瓊崖的南瓜、井岡山的紅薯、陜北的小米、沂蒙山的高粱,還有萬泉河畔的斗笠、蘇北大地的獨輪車,老區哺育了人民軍隊,支撐著紅色政權。老區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殺敵的陣地,老區的每一戶百姓都是革命的堡壘。建國數十年後,由於歷史的原因,有的老區人民還生活在貧困之中。要告慰于先烈,就要讓他們的後人脫貧致富,分享共和國改革發展的成果。在脫貧攻堅戰鬥中,老區不應是被遺忘的地方,老區要有其尊嚴和富庶。
脫貧攻堅不忘革命老區,彰顯中央脫貧的決心。相比其他地區,老區地理位置比較偏僻,自然資源比較匱乏,生産條件也比較落後,財政實力、扶貧開發能力等,都和發達地區有不小差距。“5年脫貧7000萬”是個不小的挑戰,而在這7000萬貧困人口中,相當一部分位於老區,任務非常艱巨。但是,縱然老區脫貧挑戰重重,也絕不能讓老區在奔小康的路上掉隊。相反地,必須讓老區率先摘掉貧困的帽子,讓老區成為脫貧的示範,可以提高全國人民對全面脫貧攻堅的信心。面對接下來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我們必須以對老區人民深厚的感情主動作為,迎難而上,以老區精神扶貧脫困,讓老區人民早日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脫貧攻堅不忘革命老區,必須有一套運作機制。今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的亮點之一是對精準扶貧提出了具體要求:繼續實施以工代賑、整村推進、産業扶貧等專項扶貧工程;統籌使用涉農資金,開展扶貧小額信貸,支持貧困戶發展特色産業;積極實施光伏扶貧工程,支持老區探索資産收益扶貧;加快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積極推進老區貧困村旅遊扶貧試點;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老區科技特派員與貧困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在貧困老區優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在安排年度任務時予以傾斜;加快實施教育扶貧工程,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範圍;對無法依靠産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這是機制上的安排。意見還提出了六大政策支持,即加強規劃引導和重大項目建設、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強化土地政策保障、完善資源開發與生態補償政策、提高優撫對象優待撫恤標準、促進幹部人才交流和對口幫扶。相信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在科學的運作機制驅動下,老區人民一定能在全國脫貧攻堅中奮起直追,與全國人民一道共同實現十三五規劃的既定目標。
總書記來到金寨縣,給老區帶來脫貧的信心和勇氣,當年藏龍臥虎的大別山在扶貧攻堅的戰鬥中一定會再創奇跡。而全國老區必定以總書記的視察為動力,咬定脫貧的目標,像革命年代那樣英勇頑強,衝鋒陷陣,譜寫新的老區歷史篇章。(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蔡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