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內>>正文

"蛟龍"號時隔一年多再入海 首次搭載新型作業工具

2016-04-25 16:31:36|來源:新華網|編輯:杜軍帥

  “蛟龍”號時隔一年多再入海

  4月24日上午,A形架將“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吊起,準備布放水中。當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北太平洋麥哲倫海山鏈北部海域成功進行今年以來首次工程下潛,最大下潛深度2304米。此次工程下潛旨在全面檢測潛水器狀態,同時兼顧富鈷結殼資源調查和底棲生物多樣性調查。 新華社記者 潘潔 攝

  新華社“向陽紅09”船4月25日電(記者潘潔)“蛟龍”號載人潛水器24日在西北太平洋麥哲倫海山鏈北部海域成功完成第102個潛次作業,最大下潛深度2304米,水中時間6小時9分鐘。

  該潛次是“蛟龍”號時隔一年多來的“再入海”,也是今年以來成功進行的首個工程潛次。

  相較于應用下潛,工程下潛旨在對“蛟龍”號各系統狀態進行確認。現場總指揮鄔長斌説:“此次下潛最為可貴的是發現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這為後續潛次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

  在此次工程下潛中,“蛟龍”號首次搭載新型作業工具“小型海底鑽芯”進行了海底底質鑽探取樣,成功獲取4.5釐米岩芯樣品1個。此外,“蛟龍”號還採集到近底層水樣8L、結核4枚以及巨型底棲生物樣品4個,包括海參和海綿動物各1個、海葵2個,並獲得了近2小時的海底高清視頻資料。

  此次工程下潛由唐嘉陵和兩位潛航學員趙晟婭、齊海濱操作。潛航員唐嘉陵介紹説,趙晟婭和齊海濱分別是第三次、第二次擔任“蛟龍”號的副駕駛,“他們在此潛次中進一步積累了駕駛潛器和處理問題的寶貴經驗,為他們獨立擔任潛水器主駕駛打下了基礎”。

  去年3月,“蛟龍”號在西南印度洋完成科考任務後,搭乘母船停靠位於青島的國家深海基地碼頭。本月12日,“向陽紅09”船搭載“蛟龍”號再出發,赴西北太平洋富鈷結殼區、雅浦海溝和馬裡亞納海溝開展中國大洋37航次科學考察。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