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中國加工貿易尋求突圍 向國際産業鏈中高端遷移

2016-04-25 09:18:5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任傑):長期以來,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貿易,佔據了中國外貿的半壁河山。在這種貿易方式下,産品設計的主導權和定價權掌握在外國品牌手中,中國企業集中在中、下游的製造和裝配環節。在勞動力成本上升、同業競爭加劇、國際訂單下滑的背景下,利潤率和市場空間不斷縮減,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很多中小型企業都在加強成本控制、研發差異化産品、優化供給結構等方面下功夫。專家認為,從國際産業分工格局上觀察,我國需要向加工貿易生産鏈的中、高端升級。

  每年兩屆的廣交會是是中國進出口行業的“風向標”,國內參展企業中90%以上是中小規模企業。記者從正在進行中的第119屆廣交會上了解到,在內外環境的倒逼下,很多靠加工貿易起家的企業都在積極謀求轉型之路。

  廣東新寶電器是中國小家電行業出口的龍頭企業。這家企業廚房攪拌類電器年産量2000萬台,出口量排名全國第一。電熱水壺年産量達到1400-1500萬台,佔據全國出口規模的10%以上。作為勞動密集型産業,新寶電器副總裁朱小梅感受到了行業競爭的加劇:“原來以前一條生産線需要30—50個工人,如果不改,小家電利潤的空間沒有辦法支撐。這也迫使我們有轉型壓力。”

  和國內一些家電企業“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不同,新寶電器目前主要的業務側重仍是國際市場的代工貼牌生産。長期深耕的客戶資源,讓他們熟悉主要市場的需求和特點,目前,新寶電器的産品款式超過千種,但朱小梅表示,産品種類過於繁多也給生産環節改進帶來挑戰:“跟美的、格力這樣的國內大品牌相比,他們産品單一,去做自動化程度提升比較容易。我們主要以OEM(貼牌)為主,各國市場不一樣,規格不一樣,我們同一條生産線要滿足不同國家需求,設計挑戰非常大。我們從基礎配件開始,通用配件先走自動化,現在組裝從手打變成機打,還有産品測試也是按自動化要求去做。”

  生産環節的自動化改造明顯提升了企業的生産效率。過去,一條電水壺生産線需要30個人,目前下降到18—20人。在朱小梅看來,加工出口企業的競爭力既在於成本控制,更在於走出産品同質化的老路子,“要有差異化的産品,我們在研發領域有200個工程師,集中去做産品創新這塊。每年會有幾十個新品開發出來,完全和同行競爭對手和同行拉開了檔次。我們原來只是廚房,現在擴展到吸塵器、空氣凈化、嬰兒産品類産品,把現有的生産研發資源擴充到其他的領域。”

  與新寶電器發展路徑有差異的,是重慶大江動力設備公司。這家企業從事發動機、發電機和水泵類産品生産,産品外銷比例佔70%。這些年,這家企業著力從貼牌代工向自主品牌轉型,商標已在全世界20多個國家註冊。

  大江動力國際業務部經理黃雲庭表示,去年,他們的銷售業績大幅增加了20%,明顯高於同行企業,一條重要發展經驗是,充分調研不同市場,優化産品供給結構和定價:“很多是從終端用戶出發,我們不能閉門造車,搗鼓出東西就説賣多少錢。我們是從用戶體驗和市場需求、容量、購買力來綜合研究,先學習市場,再根實際情況進行産品設計。”

  面對生存發展壓力,多數加工出口類企業都在找尋突圍之路。而放眼中國整體貿易大格局,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已經有了趨勢性變化。據商務部發佈的數據,去年,中國一般貿易出口約1.22萬億美元,增長1.2%,佔外貿出口53.5%,成為拉動出口的主要力量。相比之下,傳統加工貿易出口額7900多億美元,下降近10%,佔外貿出口的比重為35%。

  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李健表示,中國加工貿易出口占比在過去10年間是持續走低,這是中國貿易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但他也認為,加工貿易本身並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在國際産業鏈環節上,中國要努力尋求從中低端向中高端突破:“隨著全球産業結構的變化,加工貿易的産業鏈分工也在變化,像中國以後低端的服裝、鞋帽、箱包不做了,中高端會繼續做。我們也會做一些精密的儀器設備、醫療設備。這些行業也是要外包加工的,加工費比較高,設備投資比較大,要求企業技術水準比較高。另外,我們過去是承接加工貿易,今後我們也要把一部分加工貿易轉到東南亞,比如越南、柬埔寨等國。”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完善加工貿易政策,取消加工貿易業務審批,支持中西部承接加工貿易轉移的政策,支持企業建設境外行銷和服務體系,培育外貿自主品牌。行業人士認為,相關政策部署一旦有效落地,有望對加工出口企業形成利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