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網信事業,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

2016-04-26 14:10:5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互聯網還是了解社情民意的新工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各級政府和黨政幹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了解群眾所思所想,積極回應網民關切,對於網上善意的批評和監督,要有更多包容和耐心。“懸鞀建鐸,五音聽治”,對於網絡民意,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都不僅要歡迎,還要認真研究和吸取。當然,也要依法管網治網,用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弘揚網上正能量。

  在強調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下,我國網信事業正闊步邁進互聯網發展的新時代。4月19日,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信事業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億萬人民對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有更多獲得感。他強調,網信事業要“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推動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個重要講話,是對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原則的深刻闡釋,是網絡發展為人民精神的生動體現。

  世界因網絡更美好。一件裙子是白金色還是藍黑色的圖片,全球刷屏,好像眼見也不一定為“真”了;一隻貓是在上樓還是下樓的圖片,全球刷屏,建築學與生物學知識全都用上了;科比籃球告別賽,全球刷屏,一瓶根本無法辨別的“科比告別戰球館內空氣”在網絡拍賣平臺上都叫到了1.55萬美元。世界因網絡而便利。新年初北京海淀法院的一場庭審,因為在社交媒體上直播,累計180萬人觀看視頻,2.2億人關注,“票房”比得上大片了;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台灣遊客毒品走私案,未能親赴大陸的在臺親屬,通過社交媒體視頻直播也能實時“旁聽”了。以其鮮明的分享、普惠、高效、便捷特性,互聯網帶來了人類生産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天涯若比鄰”不再是夢想,數字化生存方式已經是新常態。

  世界因互聯網而精彩,生活因互聯網而豐富。作為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互聯網為人類提供了思想交流的平臺;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型空間,互聯網為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交互便利。世界不同地方的人們都可以在互聯網的世界裏自由徜徉,呼朋喚友、學習新知、表達意見、分享信息、購買商品、享受服務,互聯網已經成人類生活新常態。但蔚藍的海洋也有未知的暗礁,平靜的網絡也有隱藏的風險。國際上,數字鴻溝正成為人類發展一個新的不平等根源;網絡監聽、網絡監控,則成為威脅互聯網和平發展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國內,網絡謠言、淫穢色情、網絡暴力、歪曲歷史、網絡暴恐、網絡賭博、網絡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破壞穩定和諧,侵犯公民合法權益。

  互聯網究竟是促發不測事件的變數,還是帶來繁榮發展的增量?是因噎廢食、畏縮不前,還是迎難而上、革弊鼎新?如何在互聯互通、交流互鑒的同時確保安全可控,如何在資源共享、信息暢流的同時確保穩定和諧,就成為互聯網發展道路與公共政策選擇中的重大課題。如何避免“亂花漸欲迷人眼”,既不畏之如虎、諱疾忌醫、封堵遮蓋、掩耳盜鈴,也不放任自流、無所作為,就不僅需要決斷的勇氣、治理的智慧,更需要清晰的判斷和堅韌的定力,從而在萬花筒般旋轉的網絡世界裏找到指南針和壓艙石。這個指南針和壓艙石,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民為中心,就必須堅持開放互通,發展互聯網、繁榮互聯網;以人民為中心,就必須堅持依法治理,規範互聯網、凈化互聯網。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以發展為目的、以安全為基礎、以技術為關鍵、以法治為保障及以人才為支撐是一個有機的系統。以發展為目的,就是要堅定不移發展互聯網,要適應人民的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以安全為基礎,就要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堅持網絡安全為人民,加快構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絡安全態勢,增強網絡安全防禦和威懾能力;以技術為關鍵,就要堅定不移實施創新發展戰略,抓住基礎技術、通用技術、非對稱技術、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集合精銳力量;以法治為保障,就是要本著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以人才為支撐,就必須認識到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心底裏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海立雲垂,畫卷徐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要著力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促進全要素生産率提升,為推動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揮積極作用。而隨著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人民對政府將會産生新的期待和要求,互聯網則可以成為政府服務新抓手,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有助於解決辦事難,以信息化建設助推司法公開,使高效、便民的互聯網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

  互聯網還是了解社情民意的新工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各級政府和黨政幹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了解群眾所思所想,積極回應網民關切,對於網上善意的批評和監督,要有更多包容和耐心。“懸鞀建鐸,五音聽治”,對於網絡民意,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都不僅要歡迎,還要認真研究和吸取。當然,也要依法管網治網,用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弘揚網上正能量。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當前我國有近7億網民,佔全球32億網民的近1/4,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 6.20 億。短短20年,我國已經在繼從自行車王國變成車輪上的國家之後,正在成為“網路上的國家”;並實現了從追隨者到領先者的身份轉換,在全球互聯網企業十強中佔據4席。花旗銀行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規模佔到全球規模的39.5%;預計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規模將佔到全球的一半以上。2015 年,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 1.10 億人,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為 1.52 億,網絡預約計程車用戶規模為 9664 萬人,網絡預約專車用戶規模為 2165 萬人。一鍵“海淘”,能夠享用全世界千姿百態的商品和服務;滑鼠輕點,就能將品質優異、設計精良的中國製造和中國智造銷往全球;利用互聯網創新科技、開拓市場、分享資訊、網絡支付、發表意見、從事科研,早已經成為生活新常態,事業新領域。這些都是互聯網助力國家富強,造福人民大眾最鮮明的體現和最生動的展示。

  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引領了社會生産新變革,創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也帶來了國家治理新挑戰。而以人民為中心的互聯網發展,將成為經濟發展新動力,排憂解難新途徑,群眾路線新領域,天朗氣清新家園,更好的造福國家和人民。(支振鋒)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