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化“冰期”奔新生 咱工人再造東北輝煌
未來網北京4月27日電(記者 謝青)“看這架勢估計還能漲,廠子搞活,咱東北的經濟也能好起來。”50歲的老周看著股票大盤,口中唸唸有詞。
今天股票大盤中,瀋陽機床(000410)、瀋陽化工(000698)、哈空調(600202)等均出現高開,漲幅居前,而這一路飄紅的走勢,正是與振興東北政策發佈的刺激有關。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6日對外發佈。意見提出,到2020年東北地區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並在此基礎上再用10年左右時間,實現全面振興。
瀋陽重型文化廣場《持釬人》巨型雕塑(資料圖)
手持鋼釬 鍛造紅火日子
從證券所出來,老周騎著自行車往家趕,臨近北二路的路口,老周又回頭望了望身後的“重型文化廣場”。
然而今天的這一眼,讓老周覺得和以往有些不一樣。
“持釬人”巨型雕塑,坐落于瀋陽市鐵西區重型文化廣場,兩名手持鋼釬的産業工人背對著火紅的煉鋼爐,似在煉鋼,更似在奔向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曾經老周也是一名這樣的“持釬人”,在瀋陽重型機器廠裏,猶如這雕塑中工人的樣子,每天都有許多“持釬人”忙碌在火紅的煉鋼爐前。
“那時候在廠房裏,身上就沒幹過。”老周回憶起在煉鋼爐前作業,1700度的高溫讓每個工人都在工作服裏蒸桑拿。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個重型機械製造廠,瀋陽重型機器廠創造過許多歷史銘記的輝煌成績,被譽為是中國機械工業的“搖籃”。
直到現在,説起當年“瀋陽重型”的輝煌歷史,老周還能和人講得頭頭是道,驕傲之情溢於言表。
重型機器廠、瀋陽機床一廠、鍋爐總廠、變壓器廠,冶煉廠、汽車齒輪廠、東北制藥總廠……
鼎盛時期的瀋陽北二馬路,兩側幾乎匯集了整個瀋陽重工業工廠,它們共同創造了共和國工業史上的350個第一。
鞍鋼集團公司(資料圖)
工業的“搖籃” 遭遇困境
當年駐紮在北二馬路的都是全國龍頭企業,退休老工人回憶起當年的景象時説,從每個人的工作服顏色或樣式上,就可以分辨出一個人在哪個工廠上班。
但同老瀋陽人的回憶不同,在老鞍山人的記憶中,道路上往一個方向走的,都是穿一樣工作服的人----鞍鋼人。
“以前鞍鋼人就是當地有錢人的代表,工資高、福利好,找對象都想找鞍鋼人。”周姐的老伴是老鞍鋼人,談論起以前鞍鋼的好日子,她説那真是連肥皂、洗衣粉都不用花錢買的省錢生活。
鞍山鋼鐵是新中國第一個恢復建設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最早建成的鋼鐵生産基地,被譽為“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
鞍鋼的久負盛名與地位,從當地人的婚戀觀,就能一窺端倪。
年輕時的周姐是百貨商店的銷售員,早年給她介紹對象的人很多,但唯獨作為鞍鋼工人的老伴,讓周姐的父母點頭同意見一面。
“國企、工資高、福利好,那時候在鞍山,介紹人一提是鞍鋼的,父母基本都點頭同意。”有了父母的點頭,周姐與老伴的婚事水到渠成,“鞍鋼”也像作了一次牽線人。
但是年輕時的周姐怎麼也沒想到,世事變化的這麼快,早年的工資高、福利好的鞍鋼人,現在已經今非昔比。
重燃希望 融化“冰期”奔新生
“工資少了好幾千,廠子人員也縮減了好多。”周姐眼看著老伴作為車間工段長的工資,一下子減去那麼多,心裏著急的不行。
但是光著急沒用,周姐也知道鞍鋼現在的情況急不來。連年鉅額虧損,鋼鐵行業進入了挑戰最為嚴峻、競爭最為慘烈、生存最為艱難的“冰河期”。
在今年3月份,鞍鋼集團主要上市企業鞍鋼股份交出的2015年成績單顯示,公司巨虧45.9億元,創上市以來最大虧損。
關閉老舊的生産線,降低成本對抗鋼鐵行業的“冰河期”,大力改革創新,鞍鋼正在努力將企業從虧損的泥潭中脫離出來。
在發佈的《意見》中指出,東北各省區要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研究制定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具體實施意見。
按照不同國有企業功能類別推進改革,以産業轉型升級為引領,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紮實推進國有經濟佈局戰略調整,創新發展一批國有企業,重組整合一批國有企業,促進國有資産保值增值。
東北地區國土面積佔全國的1/7,人口有一億多,糧食産量佔全國1/5多,能源資源、産業基礎、科教人才力量雄厚,集聚著大量的骨幹企業。
重型、鞍鋼、沈飛等等這些“國寶級”企業,都在通過推薦改革、創新科技的方式,期待再一次“騰飛”。
在4月20日鞍鋼集團官微(@鞍鋼集團)發表的消息稱,鞍鋼集團鞍山鋼鐵下屬的朝陽鋼鐵公司一季度全面完成鞍山鋼鐵集團公司下達的控虧指標,工序成本逐月向好,3月份實現單月扭虧為盈。
今天,老周又多買進了瀋陽機床(000410)的股票。前幾天,周姐的鄰居小趙進了鞍鋼。
“國家政策有扶植,咱東北,肯定能再創輝煌。”剛進鞍鋼的小趙信心滿滿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