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內>>正文

【網絡媒體走轉改】河北阜平窮山村的脫貧進行時

2016-04-27 11:19:19|來源:中國台灣網|編輯:谷士欣

  (網絡媒體走轉改)河北阜平窮山村的脫貧進行時

  駱駝灣村村口。 (中國台灣網 王怡然 攝)

  中國台灣網4月26日河北訊(記者 王怡然) 灰色的屋瓦,原木的房椽,黃土的墻面,木頭做窗框的長方形玻璃窗,青色石頭墻基上嵌著大小形狀各不相同的褐色酒罈,4月25日,在緊鄰河北省阜平縣天生橋和遼道背風景區的駱駝灣村口,一座風格樸拙的民居吸引了治國理政河北新實踐——全國網絡媒體“走轉改”採訪團一行人的注意。

  “這是我們駱駝灣村1號院,他家就是習大大曾來看望過的貧困戶唐宗秀家。”村幹部曹建平指著小院對記者説。

  三年前,習總書記來了

  地處太行山深處的阜平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阜平縣駱駝灣村屬於特困村,村裏共245戶563人,貧困戶190戶525人,種植土豆和玉米是這個人均耕地僅有半畝的村子的主要經濟來源,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顧家臺村看望慰問困難群眾,考察扶貧工作。習近平在考察過程中強調,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三年前,駱駝灣村基本上都是擁有百年屋齡的老房子,如今像唐宗秀家這樣的新房已經蓋好7座,還有20座正在建設中,一條嶄新寬闊的柏油馬路直通村口。村裏通了自來水,所有路面都進行了硬化,安裝了LED路燈,還在2014年建起一座幸福院,幸福院現有6位老人入住養老,同年建成的一座小學也在幸福院裏,這所小學打破了駱駝灣村無學校的歷史,目前有1位老師和5名學生。

  “這是我們的旅遊大道。”曹建平指著直通村口的柏油馬路説,“我們不把路直接修到山上,就修到山腳下,是讓遊客有一種獵奇的心理,然後山上建曲曲折折的木棧道,目前木棧道正在規劃當中。駱駝灣9個自然村,一草一木,都要經過專家的充分論證和設計單位的精心設計以後再實施。”

  據了解,駱駝灣村正計劃結合天生橋和遼道背的旅遊資源,以唐宗秀家為示範戶,讓27戶已建好和正在建的農戶經營農家樂,通過農家樂經營扶持一批貧困戶。

  在村民鄭秀英家的院子裏,正和老伴、懷孕的兒媳把已經脫了粒的玉米收進袋子裏的她對記者説:“家裏的土地以每年每畝1000元的價格流轉出去了,現在日子過得挺知足的,明年想把房重新蓋了——國家每戶給補28000元,搞農家樂。”

  鄭秀英説村裏蓋新房,國家按照危房改造政策給補28000元,如果建房面積不低於100平米,縣財政還給補24000元,如果錢還不夠蓋房的,縣裏還有一項優惠政策,可以給每戶不低於50000元的貸款。

  駱駝灣村還在進行的一項脫貧工作是香菇種植,“目前村裏已經建了75個香菇大棚,由村裏25個貧困戶進行承包。我們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搞農家樂扶持一批貧困戶,再通過香菇種植扶持一批貧困戶。” 曹建平説。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

  距離駱駝灣村10分鐘的車程,就到了顧家臺村,爬上一段山坡,眼前的顧家臺村景象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圓夢廣場上村民三三兩兩在休閒,廣場邊上的一塊大圓石上刻著“顧家臺”三個大紅字。村委會裏,習近平總書記慰問顧家臺時講過的話“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被醒目地刷在墻上。村衛生室的廣場前有各種健身器材,老人兒童各得其樂。

  顧家臺村也是地處太行山西部深山區的貧困村,總人口148戶350人,貧困人口52戶117人。廣場上的村民告訴記者,廣場的位置以前是個豬圈茅廁,原來村裏只有一條坑洼不平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每年收的糧食都拉不到家門口,只能肩挑背扛地馱回家。現在,村裏的路面全部實現了硬化,還安裝了LED路燈。全國首個新農村數字影院也在這裡建成,保定農村信用社首臺小額現金循環機率先在這裡落地。

  在顧家臺村口的路上,記者看到,在不遠處的山坳裏有幾座黑色的大棚,相隔不遠有一個工廠,“那就是我們村的香菇種植大棚和箱包廠。” 顧家臺村幹部陳國告訴記者。

  顧家臺村香菇種植第一期建了50個大棚,分別覆蓋50個貧困戶,一家一個棚。箱包加工廠是從白溝一家皮具公司引進的,廠址以前是個廢棄的糧站,目前已經吸納了50多名村民在廠內就業。 “引進這樣的手工業符合顧家臺村的實際情況,可以把村裏的富裕勞動力充分利用起來,為貧困村民創收。目前,箱包廠的工人每天能掙到基礎的50元,基礎之上還有計件工資。”陳國説。

  記者沿著村裏的主路“圓夢路”一直向前走去,踏進了一戶敞開著大門的村民家裏,這是顧家臺村醫薄利的家,他正和妻子陪兒子玩耍,見到記者進來,忙起身熱情招呼。

  “習大大那年來的時候還去過我的衛生室呢!”説起習總書記那年慰問顧家臺村的情形,薄利頗感自豪,“習大大挺熱情,問了新農合在顧家臺村實施的情況。”

  薄利告訴記者,三年前老百姓只依靠種地生活,很窮,如今變化不小,老百姓比以前過的強多了。目前村裏的年輕人基本上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多是中老年人,家裏有勞力就給村裏的香菇大棚和箱包廠工作。

  據了解,顧家臺村正在謀劃生態旅遊和紅色旅遊,目前,瓦窯旅遊公路建成通車,一條從村裏直通遼道背原始森林的公路即將修通,此外,從顧家臺村通向駱駝灣村、山西五台山景區、阜平天生橋景區的公路也將完成。“我們動員村民統一修建土坯房,但是裏頭裝修要現代化,這樣才能發展鄉村旅遊,吸引遊客。”陳國説。(完)

  (網絡媒體走轉改)河北阜平窮山村的脫貧進行時

  駱駝灣村1號院。 (中國台灣網 王怡然 攝)

  (網絡媒體走轉改)河北阜平窮山村的脫貧進行時

  直通駱駝灣村口的旅遊大道。 (中國台灣網 王怡然 攝)

  (網絡媒體走轉改)河北阜平窮山村的脫貧進行時

  駱駝灣村村民鄭秀英。 (中國台灣網 王怡然 攝)

  (網絡媒體走轉改)河北阜平窮山村的脫貧進行時

  顧家臺村圓夢路。 (中國台灣網 王怡然 攝)

  (網絡媒體走轉改)河北阜平窮山村的脫貧進行時

  顧家臺村村醫薄利和兒子。 (中國台灣網 王怡然 攝)

  (網絡媒體走轉改)河北阜平窮山村的脫貧進行時

  顧家臺村香菇種植大棚。 (中國台灣網 王怡然 攝)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