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日本外相訪華,擺樣子還是真修好

2016-04-29 07:28:02|來源:環球時報|編輯:王瑞芳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今天開始訪問中國,而上一次日本外相的專門訪華已是2011年11月的事情。在那之後的2012年,中日釣魚島之爭因日方“購島”升級,帶動兩國關係走向寒冬。

  岸田文雄來華是要緩和兩國關係的,他在訪華之前發表長篇演講,説了一些積極的話,同時也不忘批評中國在東海和南海“單方面改變現狀”等。日媒報道説,岸田文雄打算在中國時“該説的事情還是要説”,比如指責中國在釣魚島附近“入侵日本領海”,以及中國在南海快速推進“軍事據點化”等。

  對日關係是中國當下最難以把握的對外關係之一。中美關係十分複雜、緊要,然而兩國關係的邏輯較為清晰,也更容易預測。菲律賓、越南等與中國有海上糾紛,但中國同它們的矛盾和利益關係都比較清楚。中印爭議的領土面積很大,又都是大國,但中印關係的穩定有很強可預期性。與它們相比,日本是個特例。

  中日關係滑落到如此的低谷,日本完全倒向美國,積極在東亞牽制中國,不惜有時同中國公開作對,這從地緣政治的一般規律來説不太講得通。因為日本也是大國,它在中美之間如今成了服務於美國戰略的“小角色”,完全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性,它圖的究竟是什麼?

  日本首相等高官經常表達發展同中國友好關係的願望,但也是他們,不斷妄議中國,説一些中國領導人從不針對日本説的激烈話語。另外他們的行動與他們口頭上的善意常常是矛盾的,有時候真是搞不清楚,什麼才是他們對中國的真實戰略。

  説日本有點“兩面派”,大概是有道理的。但是搞“兩面派”也得有個目的,而誰又能把日本的目的講清楚呢?

  通常的解釋是,面對中國的崛起,日本有些心理失衡和驚慌。這很可能是日本對華外交混亂的根源之一。不過日本是個大國,以同中國對抗來平復它的集體心理,這樣的笨拙按説也超出了正常範圍之外。

  大概是綜合原因促成了日本的對華戰略“有點怪”。然而促使日本“怪”的最大特殊性,恐怕是美國至今對日本的“軍事佔領”。日本既是世界領先的經濟技術大國,同時又是主權至今缺了一角的國家。它的歷史記憶既輝煌,又恥辱,民族心理充滿了危機感。它一心想成為“正常國家”,渴望重新全面崛起,包括軍事崛起,但它頭頂壓著一座大山,如今又眼看著中國奇跡般復興,它看世界的邏輯框架就有些混亂。

  日本同中國較勁,有一部分可能是出於不服氣,還有一部分或許是擺脫不了美國控制的“邪火”錯撒到中國頭上。此外由於它不那麼“自由”,腦子裏想的是A,説出來的是B,幹出來的是C,也是一種可能性。

  美國是靠軍事壓力制服了日本,日本對美國來説是充分可預測的。而它的不可預測性就展示給了中國。

  中國一定不能猜日本,圍著它的不確定性轉。我們需要從大處把握這個國家,超越它的各種具體變數。我們要看到,第一這個國家是中國鄰國中的大國,加強中日關係有很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第二,日本的總體實力已經落在中國之後,而且趨勢會是越落越遠。中國的戰略雄心必須超越它,我們不能被它拖住,在意與它之間非戰略性的輸贏。

  中日已經完成了誰是戰略主動方的歷史性轉圜,中國人在心理上必須跟上這一巨變。我們需在對日問題上堅持原則,但再也不必同日本“置氣”。強大的一方是不需用發怒來示威的,它的特權是“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而且隨時接納“受了教訓”的對方做出轉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