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手藝人”胡雙錢:35年沒有出過一個次品
【環球航空報道】能夠研發大型客機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在這個處於現代工業體系頂端的産業裏,手工工人雖已越來越少,卻不可替代,即使是生産高度自動化的波音和空客,也都保留著獨當一面的手工工匠。在我國也有這樣一位手藝人——中國商飛上飛廠鉗工胡雙錢。35年裏他加工過數十萬的飛機零件,沒有出現過一個次品。
C919的首架飛機正在為早日首飛做準備。在這架有著數百萬個零部件的大飛機上,有80%是我國第一次設計生産,複雜程度可想而知。鉗工胡雙錢正在打磨大飛機上的一個精密零件。在這間現代化數控車床的廠房裏,所有工作都靠手工完成的胡雙錢像一個有些過時的“老古董”,他的抽屜裏裝滿了和他同一個年代的老式工具。
55歲的老胡是上海飛機製造廠裏年齡最大的鉗工。在這個3千平米的現代化廠房裏,胡雙錢和他的鉗工班組所在的角落並不起眼,但是打磨、鑽孔、拋光,對重要零件細微調整,這些大飛機需要的精細活都只能手工完成。
航空工業,要的就是精細活。大飛機零件加工的精度,要求達到十分之一毫米級別。
胡雙錢的手因為長期接觸漆色、鋁屑已經有些發青,經他的手製造出來的零件被安裝在近千架飛機上,飛往世界各地。胡雙錢在這個車間已經工作了35年,經他手完成的零件沒有出過一個次品。
在中國民用航空工業生産一線,很少有人能比老胡更有發言權。1980年,從小就喜歡飛機的胡雙錢剛剛進廠,就見證了中國人在民用航空領域的第一次嘗試——運十首飛。然而喜悅還沒散去,運十由於多種原因最終下馬。原本聚集了中國航空精英的上海飛機製造廠突然冷了下來。當時,廠門口停滿了上海各大工業企業招聘技術員工的專車,作為航空鉗工的胡雙錢也收到了邀請。私營企業的老闆甚至為他開出了3倍工資的高薪,但胡雙錢拒絕了。就這樣,胡雙錢留了下來。
當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正式立項,中國人的大飛機夢再次被點燃,胡雙錢也覺得實現自己夢想的時候到了。大飛機的製造讓胡雙錢又忙了起來,他加工的零部件中,最大的將近5米,最小的比曲別針還小。胡雙錢不僅要做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零部件,有時還要臨時“救急”。一次,生産急需一個特殊零件,從原廠調配需要幾天的時間,為了不耽誤工期,只能用鈦合金毛坯來現場臨時加工。這個任務交給了胡雙錢。0.24毫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緻編程的數控車床來完成的零部件,在當時卻只能依靠老胡的一雙手和一台傳統的銑鑽床,連圖紙都沒有。打完這36個孔,胡雙錢用了一個多小時。當這場“金屬雕花”結束之後,零件一次性通過檢驗,送去安裝。
現在,胡雙錢一週有六天要泡在車間裏,僅有的全家福還是2006年照的。一年多前,老胡一家從住了十幾年的30平米老房子搬了出來,貸款買了位於上海寶山區的70平米新家。作為一個一線工人,老胡一家最大的財富就是這一摞摞的獎狀證書。
今年,國産C919大飛機將迎來立項後第9個年頭,胡雙錢也將迎來人生的第55個生日。距離退休還有5年,可是老胡卻覺得這時間太短了。他希望最好再幹10年、20年,為中國大飛機多做一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