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網絡媒體走轉改】河北老鄉為啥愛上新“三金”?

2016-04-28 14:38:31|來源:千龍新聞網|編輯:張斯路

  原標題:[網絡媒體走轉改]河北老鄉為啥愛上新“三金”?  

  千龍網河北易縣4月28日訊(特派記者 秦勝南)4月,河北易縣臺底村,還沒到晌午,太陽就把土地烤得炙熱,71歲的陳殿英趁著中午之前在給一人多高的蘋果樹澆水。雖然在自己的村裏,但這不是他自個兒的地,現在他的身份是合作社的工人。

  生活在大山中的陳殿英很少去縣城,祖祖輩輩靠著一畝見方的田地勞作,一年僅有八百斤玉米的收成,除去化肥、人工,純收入也就320元。遇到收成不好、玉米價格不高的時候,陳殿英一家連飯都吃不起。

  臺底村位於易縣的深山區,耕地少、荒山多、土地不肥沃、交通不發達,進村、出村只有一條兩米多寬的水泥路,“靠啥發展?找不著門路,來了一家又一家企業考察,都是嘆了一口氣,揮一揮手離開了這個山村。咋辦,沒辦法,只能村民自己救自己。”臺底村相關負責人李山源説。

  不過,一切在這幾年悄然變化,這座青山將變金山。

  【網絡媒體走轉改】河北老鄉為啥愛上新“三金”?

  4月26日,千龍網記者隨媒體採訪團來到河北,實地感受到貧困地區正在發生新變化。圖為河北易縣臺底村村民陳殿英接受記者採訪。圖片由胡博提供。

  2012年末,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北看望慰問困難群眾時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

  在習總書記的指示下,河北省打響了脫貧攻堅的硬仗。阜平縣、易縣、淶水縣等河北最為貧困地區的山村開始轉換發展思路,走出一條新的農民致富之路,讓山溝溝裏的老百姓有了新的身份--工人,有了新的工作,擁有了新的“三金”。而這種發展模式,也成為河北貧困山區摘掉貧困帽的重要抓手。

  説起“三金”,河北有這樣一個風俗,嫁女兒得讓男方買金耳環、金項鍊、金戒指做聘禮,寓意生活富足。如今,這裡的百姓更希望有新的“三金”,因為這不僅讓女兒現在過得好,而且今後祖祖輩輩都會過上小康的生活。

  新“三金”是什麼?記者從臺底村找到了答案。

  在易縣扶貧辦的幫扶下,臺底村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並請河北農業大學的專家找到了適合該村發展的蘋果産業,“三金”的發展方式也很快形成。

  村民把土地流轉給村裏,可以獲得土地流轉的“租金”,陳殿英家裏的5畝田地現在已經流轉了4畝多地,“一畝水澆地的租金是1000元,比我種一年玉米的收成要好的多,這樣我家裏一年就有4000多元的租金收入。”

  因為沒有外來企業投資,村幹部號召百姓拿出自己的錢投資發展林果業,按股份分紅。而沒有錢的貧困戶,則可以採用土地入股,就是土地流轉的資金直接投入建果園,按照合同分配股份,等到蘋果盛産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分紅,這就是“股金”。

  “以土地入股為例,去年,我們村合作社共有174戶成員入股土地300畝,按照原先一畝土地種植玉米每年收益1000元、蘋果的生長週期是20年算,相當於一畝地折合資金2萬元,算成2股。”李山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因為果園有技術專家的統一管理,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避免農産品受損風險,因此基本可以做到前4年的分紅不低於租金收入,而到第5年,果園就可以收回全部的投資,提高分紅。

  此外,果園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經營管理,村民可以自願到蘋果園裏務工當工人,給果樹澆水、施肥、剪枝……每天得到70元的薪水。薪金的形式,不僅讓村裏的婦女老人有了收入,也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返鄉,臺底村,逐漸變得熱鬧起來。

  “租金”“股金”“薪金”就是百姓推崇的新“三金”,有了這“三金”不僅現在有錢花,將來這是一份産業留給子孫後代。有了“三金”的陳殿英生活過的有滋有味,現在他每年能得到租金4000元,薪金20000元,再加上將來的股份分紅,家裏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不過,回想起開始流轉土地的時候,他也是經歷了無數次思想鬥爭。

  “孩子媽有很嚴重的心臟病,我唯一的兒子還患有小兒麻痹症,不能幹重活,在外打工也掙不了幾個錢,我把家裏的地流轉出去萬一不給錢咋辦!”陳殿英告訴記者,起初他非常擔心,從小就在這個村裡長大的他種了一輩子玉米、紅薯,自己種自己吃,吃不完的就上集市上賣,村裏説流轉的土地要種蘋果樹,沒有種植經驗的他心裏沒底。

  為了讓百姓轉換思路,村裏的幹部挨家挨戶給百姓宣傳合作社的作用和優勢,同時,還帶領百姓去外地參觀林果業為當地百姓致富的實例。“老百姓容易受典型帶動的影響,只有別人成功了他們才願意去模倣。”在一輪輪走訪後,陳殿英和其他的鄉親們開始了思路的轉變,不到半年,這位守著土地大半輩子的老漢決心把家裏的5畝土地流轉出去,給村合作社打工。

  現在陳殿英管理著十幾畝土地,科學化種植蘋果的技術讓他感受到了種植的樂趣,“給蘋果樹澆水都是採用滴灌技術,另外,長出來的蘋果還要數果,將品質差的直接減掉,這種方法讓種一輩子田的陳殿英認識到了科學種植的重要性。”在田間,陳殿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著這片果園,“你看現在這些蘋果樹開花了,再過一個多月,就能結果了。”

  從蘋果苗到小蘋果樹,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他盼望著蘋果豐收,除了能獲得很好的分紅以外,更讓他開心的是,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的孩子也要回來一起管理蘋果園,這樣一家人就能生活在一起了。

  【網絡媒體走轉改】河北老鄉為啥愛上新“三金”?

  4月26日,千龍網記者隨媒體採訪團來到河北,實地感受到貧困地區正在發生新變化。圖為河北易縣臺底村的蘋果園區,一人多高的小樹已經開花,預計今年5、6月就能結出果實。千龍網記者 秦勝南攝

  陳殿英只是貧困戶發展産業致富的一個縮影,如今臺底村174戶貧困戶已經全部入社,合作社成員入股土地300畝,村集體入股土地100畝,勞務資金入股20萬元,縣政府撥給該村貧困戶的扶貧資金也有75萬元入股。

  李山源告訴記者,臺底村僅通過這一産業的發展,貧困戶就能每年獲得近百萬元的勞動報酬,解決了本村120名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實現了全村117戶貧困戶309人脫貧,五年以後,該村蘋果將全部進入盛果期,全村可以實現人均增收萬元以上。

  而在河北,“三金”的發展模式也悄然在貧困山村大面積推廣,在易縣田崗村,通過農村合作社的形式,該村大力發展“核桃種植、花卉種植、肉鵝養殖”三大扶貧産業,全村共有229戶貧困戶參與了入股分紅,同時也拿到了土地流轉的租金、進園區打工的薪金。全村百姓由2013年的人均收入不足2700元增長到去年的6000元,實現脫貧出列。

  記者發現,河北實施土地流轉、建立農村合作社,為貧困戶發放“三金”的模式已經初見成效,並受到了百姓的認可和贊同。多位老鄉告訴千龍網記者,在發展産業的同時,鄉村的旅遊觀光也逐漸在發展,下一步希望將自己的家鄉建設成美麗鄉村。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