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中美氣候合作對兩國有何好處?

2016-04-29 14:29:4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近日,媒體報道,世界溫室氣體排放最大的中美兩國于週五承諾將爭取在年底之前在國內正式通過《巴黎協定》。人民網4月24日也報道,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高級別簽署儀式當地時間22日晚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落下帷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22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巴黎協定》高級別簽署儀式,並代表中國簽署《巴黎協定》。

  中美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在現階段中美圍繞南海島礁歸屬爭議議題頻頻角力的大背景下,更具有中美關係“正能量”的功能。使中美關係得以不被“衝突和互疑”所充斥。

  一、中美氣候合作實屬必然

  第一,前一階段的全球氣候合作舉步維艱。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根據“巴厘島路線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應該在哥本哈根會議上達成新的協議,以接替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但是,這一目標沒有實現,最後只有26國簽署了沒有法律效力的《哥本哈根協議》。同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圍繞“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的分歧也遲遲未能達成共識。

  第二,氣候問題影響到包括中美兩國在內的全球各國利益。全球氣候變暖有確鑿的科學依據。在全球性的氣候變暖中,中國和美國都無法倖免于難。

  第三,中美同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領導和關鍵國家。中國和美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兩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據了全球總量的四成。同時,中國和美國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的CO2排放量已經並且還將繼續保持相對較高的增長速度(詳見表1),這使得中美兩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關鍵國家。

  表1 主要國家和地區CO2排放趨勢 (1990—2020)(單位:百萬噸)

  國家/地區

  1990

  2004

  2020

  1990—2020(%)

  美國

  4989

  5923

  6944

  39.2

  歐盟15國

  4092

  4381

  4579

  11.9

  俄羅斯

  2334

  1685

  2018

  -13.5

  中國

  2241

  4707

  8795

  292.5

  非洲

  649

  919

  1423

  119.3

  全球

  21246

  26922

  36854

  73.5

  資料來源:

  EIA, International Energy Annual 2005, http://www.eia.doe.gov/iea.

  二、氣候變化夥伴關係對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促進作用

  第一,中美氣候變化夥伴關係對於中美合作關係的促進作用更具長期性。中美兩國關係不斷向前發展的最主要動力和基石就是中美雙方的共同利益所在,從而推動中美相互合作的領域不斷擴大。在冷戰期間,應對蘇聯擴張的威脅成為雙方合作的最重要基礎。冷戰結束後,應對蘇聯威脅的戰略合作基礎雖然不復存在,但雙方並未停止拓展合作領域的努力。例如,“9·11”事件的爆發迅速扭轉了之前的中美緊張關係,借著反恐,中美關係進入了建設性合作關係的新階段。同樣,2008年肇始於美國的全球經濟危機是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共同應對全球經濟危機,可以説是新時期中美合作的一個成功例子。

  不過,與全球經濟危機持續幾年時間、反恐合作能堅持幾年、十幾年相比,氣候變化具有長期性,它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解決,而建立在共同應對長期挑戰基礎上的合作關係才能進一步上升為夥伴關係。

  第二,中美氣候變化夥伴關係有助於拓寬經貿合作的領域。在後冷戰時代,由於中美兩國針對蘇聯擴張的戰略合作的終結和在政治領域分歧的擴大,經貿關係一度成為中美關係的唯一支柱。但中美兩國的經貿關係也存在著三個方面的隱憂:一是中美之間的經貿摩擦呈直線上升趨勢,例如人民幣匯率、知識産權保護和貿易不平衡等問題不斷因美國國內政治因素和貿易保護主義而使中美經貿紛爭急劇上升。二是在隨著中國國力的穩步上升和兩國間的戰略與安全利益存在分歧的背景下,美國對華經貿政策日益呈現“安全化”的趨向,從而使中美兩國正常的技術合作、商業交易、國際投資和金融領域的合作發展空間受到極大的限制。三是中美雙方都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使得兩國經貿關係的互補性變弱、競爭性則有所增強。因此,中美兩國迫切需要為作為“中美合作的壓艙石”的經貿合作增添新的動力和能量。

  中美兩國在氣候方面的合作正好可以挖掘出中美之間新的合作潛力。通過技術、資金問題方面的合作,兩國可以在相關領域互通有無,共同研發。中國目前的“供給側改革”使中國擁有發掘利用綠色經濟的巨大潛力,這些具備資金回報能力的優質項目的示範作用正好可以吸引美國投資。相應的産品也可以因其綠色、環保的特色而可以減輕美國國內的貿易保護主義壓力;同時,美國的環境保護技術輸出企業可以積極推動技術轉讓,將對兩國的技術合作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規避貿易保護主義、匯率和貨幣問題。

  第三,氣候變化對於中美合作有著巨大的溢出效應。冷戰後時代,中美關係最大的問題是相互信任的嚴重赤字,尤其是彼此對對方的長期意圖缺乏信任。美國方面基於霸權護持的總體戰略,對於中美之間的單純的安全、經濟和科技領域的合作存在著很大安全化的特徵,因此,只能大力開展功能性的合作,用功能性合作來化解中美之間的“戰略不信任”。為應對氣候變化而啟動清潔能源合作將包括那些專業人士而非日常處理外交的人員,例如科技人士、商界人士都需要參與其中,這就會使那些日常無法參與外交的人士也能夠參與到中美合作的進程之中,從而形成中美兩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跨國政策聯盟,最終隨著雙方在長遠的關切上不斷積累共識和不斷增加互信,將可能使中美雙方的認知發生根本的轉變,從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困境”所帶來的中美戰略不信任。

  下一階段的中國對美外交應當著力應對雙方既有共同利益空間有所縮小的不利態勢,努力探尋雙方在全球和區域性問題上的共同利益與合作區間,最終構建雙方在這些議題上的“利益共同體”乃至“命運共同體”,中美氣候合作正是這樣一個議題,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中國維護自身主權和發展利益的所帶來的來自美國的地緣政治壓力。(李少丹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生)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