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野生動物生存空間受擠壓 保護形勢嚴峻
經濟日報北京4月28日訊 (記者 黃俊毅)“根據全國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結果,我國87.7%的野生動物種群因棲息地縮減、割裂、品質下降、人為活動干擾等原因,生存空間不斷受擠壓,不少瀕危物種的棲息地、鳥類集群活動區域及遷飛通道面臨著土地開發、農業開墾、環境污染等威脅,前景堪憂,保護形勢依然嚴峻。”4月28日,在全國野生動物保護新聞通氣會上,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司長、中國大熊貓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張希武説。
“珍稀物種保護的最大問題是棲息地破碎。棲息地與野生動物的關係如同唇齒關係,棲息地干擾、破壞、退化和縮減是我國野生動物資源下降的主要原因。”張希武説。
據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總工程師嚴旬透露,我國現有2140種野生動植物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我國現有脊椎動物中有900多種生存受到威脅,高等植物中有3700多種生存受到威脅。
“我國大量物種處於稀有或瀕危狀況。有44%的野生動物種群呈下降趨勢,高等野生植物種有15%至20%處於瀕危狀態,高於世界平均值。”嚴旬説。
導致瀕危高於世界平均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瀕危物種種類多、分佈範圍廣,且大多處於偏遠落後地區,基層力量薄弱,技術手段落後,投入嚴重不足。
“現行的《野生動物保護法》發佈于1988年,難以適應形勢的發展與變化。”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副司長王維勝介紹。具體表現為:對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強制保護力度不夠;對部分破壞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行為,缺乏懲處規定或懲處力度不夠;不少物種已下降到瀕危程度,卻還未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範圍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