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任前,奧巴馬能搞定TTIP嗎?
4月25日—29日,美國與歐盟的“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第13輪談判在美國紐約舉行。該協定旨在消除歐盟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壁壘,建立覆蓋8億人的自由貿易區。然而,歐洲民眾的反對浪潮卻不曾停歇。TTIP協定能成為奧巴馬的“政治遺産”嗎?
推銷TTIP的最後努力?
自2013年6月啟動以來,TTIP經歷了漫長的13輪談判。歐盟委員會4月27日公佈的談判進展顯示,歐盟與美國在農業市場準入、採購與金融理財等領域談判取得進展,並從今年2月重啟對投資保護等關鍵分歧領域的討論。
據英國《金融時報》4月25日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德國期間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呼籲加快TTIP談判,爭取年內達成一致。
奧巴馬表示:“我不期待我們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協議批准,但我真心期待我們能夠敲定協議。”
不過,TTIP依然面臨不少問題。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4月25日報道,法國總統奧朗德為TTIP的簽署設置了條件,表示不能接受沒有透明度、非互惠且無法進入美國政府招標市場的TTIP協定。德國經濟部長加布裏爾也批評美方數月來並沒有新的立場和態度,呼籲增加談判透明度。
談判為何如此困難
究竟是什麼讓歐美談判如此緩慢?
橫亙在歐美之間利益分歧點之一是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ISDS):美國希望將ISDS納入TTIP框架中,投資者能將糾紛直接上訴國際商業仲裁機構,繞開當地法庭程式。但是,這讓歐洲人感到“國家主權的喪失”。
食品與環境安全等領域的不同訴求則讓“標準化”陷入僵局。歐洲民眾擔心,在轉基因食品、農藥和激素的控制標準上,歐洲將“降低身段”向美國靠攏。“歐美雙方存在文化差異,美國允許食用轉基因産品,而歐盟從未邁過轉基因的門檻。敏感的食品安全分歧在短期難以協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崔洪建接受本報採訪時説,“農業是雙方爭議很大的問題。美國以零關稅進入市場以後,對歐盟國家的農業會造成很大影響。”
即將卸任的奧巴馬讓談判陷入尷尬境地。“目前,美國進入選舉階段,歐盟需要考慮奧巴馬具有多大的政治資源推動談判。未來,無論是希拉裏還是特朗普,對TTIP的熱情都不高。”崔洪建説。
而且,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的,今年有英國脫歐公投、明年有德法換屆選舉,這些都是TTIP面臨的不確定因素。面對反對人士的示威遊行,各國領導人或許會更加傾向“民意為大”。
這一切,都讓談判的前景更加撲朔迷離。
達成一致只是時間問題
“TTIP達成協定是早晚的事,關鍵是雙方達成一致的時間點在哪兒?”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徵持樂觀態度。
TTIP談判,不僅是經濟層面的決定,更多的是政治上的戰略考量。袁徵從地緣政治角度分析歐美雙方的談判博弈之路,“倘若TTIP談判成功,美國依託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結合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TP)與TTIP協定的兩翼優勢,將在貿易規則的制定權上有更大的發言權。那麼,歐盟與美國將進一步釋放雙邊合作的潛在空間。”
而且,“即便TTIP陷入僵局,美國可以利用TTP協定進一步增強亞太地區在世界貿易體系中的競爭力,那面臨被邊緣化危險的歐盟必然會主動加快TTIP的談判進程。”袁徵説。
此外,折衷的次優方案也能為雙方提供新思路。崔洪建認為,最早提出的協定內容全面而且標準高,要最終達成可能需要時間。不過,美歐雙方有可能先制定出標準降低的前期協定,將很多談不攏的條款擱置一邊,求同存異。(趙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