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校日趨“中國化” 留學生們真的高興嗎
俄勒岡州立大學。資料圖片
談起美國校園,幾年前美國輿論的一大話題是“亞裔化”,如今討論焦點變為“中國化”。據美國國際教育學會的數據,中國赴美留學生近年來連續以兩位數百分比增長,至2015年超過30萬,佔美國高校國際學生總人數將近三分之一。
如此“強悍”的比例,使中國留學生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他們深刻影響著美國大學校園經濟、人文氛圍甚至教學模式。面對這些變化,美國有人歡喜有人憂。那麼對中國學生呢?當大學城變成“中國城”時,他們是絕對受益者嗎?
【政府和學校:“快到碗裏來”】
“2012年,我剛來這兒讀書時,新生見面會大概有兩百多人。而現在我們迎新活動的規模已達四五百人,這兩年還遇到了租不到合適場地的問題,我們只好在教室里加椅子。”
談到近年來中國留學生人數逐年增加,艾奧瓦州立大學大四學生孫鳳澤如是説。
此外,校園裏越來越“流行”漢語、個別教授增設中文課程、大學城裏的汽車保險公司發放中文傳單……在孫鳳澤看來,中國留學生有“佔領”美國大學校園之勢。
面對這股留學生大潮,喜笑顏開的首先是州政府和公立高校。這是因為,州政府對本州公立大學給予財政支持,而擴招留學生讓州立大學富了起來,不但州立大學有錢擴建,還給州政府省下一大筆開支。
以俄勒岡州立大學為例。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面臨州財政預算削減,俄勒岡州立大學10年前決定招收更多國際學生以增加收入。這一政策執行後,州政府過去5年內平均給每名在校大學生的撥款下降了45%。為更高效地招收國際學生,俄勒岡州立大學2009年聯合一家英國公司辦起了預科班,效果顯而易見。2008年至2015年,這所學校的國際學生人數從988人增長到3300人,同時新聘了許多終身教授,學生總人數也從1.9萬人增加到2.9萬人。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曾在一篇報道中説,在美國,教育是一門“生意”,而中國留學生是“大客戶”。2013-2014學年,中國留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了268億美元。
如何貢獻?答案當然是消費,而高額學費是其中一大塊。據孫鳳澤介紹,在美國,自費留學生需要繳納比州內生源高兩到三倍的學費,在她就讀的艾奧瓦州立大學,根據專業熱門程度不同,本州生源每年學費為3000至4000美元,而留學生每年學費高達1.2萬至1.4萬美元。
相比美國學生,國際學生不但學費貴,而且享受獎學金的比例小。據孫鳳澤觀察,她周圍60%的美國同學享受著全額或半額獎學金;而在中國留學生中,本科生幾乎清一色全是自費,研究生一般靠給導師打工掙點學費,能拿到全獎的一般都是博士生。
【大學教師:教學目標受拖累】
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受到美國州政府和校方歡迎,卻遭遇大學教師們“吐槽”。
一些美國大學教師反映,部分中國留學生難以融入班級,也跟不上課程進度。這些中國留學生並不適合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以至於教師不得不為他們而調整授課內容和教學目標。
在紐約大學教授中國歷史的麗貝卡·卡爾直言不諱地説,中國留學生是她授課的一大“負擔”,她不得不為他們能聽懂講課而作出改變。在她看來,很多中國學生水準完全不夠格。“他們幾乎不懂如何理性分析一段文章是什麼意思,要達到理性思考或寫作的基本要求十分困難。”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羅傑·格拉哈姆教授也有同感。他説,在這所高校的會計學研究生中,中國留學生人數已超過美國學生。“我還應堅持原先的教學目標嗎?還是做些調整來適應中國學生的水準呢”?
據曾在艾奧瓦州求學的俞少塵觀察,一些美國大學在擴招後,雖然同時增聘了教師,但師生比例仍有下降,新聘老師往往被安排給大一、大二學生上課。總的來説,授課品質會受一定影響。
孫鳳澤告訴新華社記者,一些美國教師對中國學生的印象不是太好,原因還在於一些人把國內不良習氣帶到了美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作弊和代為考勤簽到。“在美國,這類行為會被記過,累積一定次數會被學校開除,污點記錄還可能伴隨學生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