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重走習總書記當年路,感受河北精準扶貧的力量

2016-04-30 18:16:35|來源:南方網|編輯:楊玉國

重走習總書記當年路,感受河北精準扶貧的力量

“治國理政河北新實踐 網絡媒體‘走轉改’”集體採訪活動合影

  南方網訊(記者/王瑭琳)在還沒有走進河北之前,如果要問我對河北有什麼印象?作為吃貨,也只能説出“驢肉火燒”、“李連貴熏肉大餅”、“藁城宮面”、“柴溝堡熏肉”這樣的代名詞。

  然而,這座城市,可沒有那麼簡單。

  2012年12月29日,習總書記首次去基層考察,就冒著嚴寒前往河北省國家級貧困縣阜平縣。在阜平縣,習總書記最關心的就是如何讓貧困群眾真實富起來,他在群眾家裏脫鞋上炕盤腿而坐,在困難群眾家裏吃窩頭,在風雪地裏與群眾手挽手行走,給人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重走習總書記當年路,感受河北精準扶貧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河北基層考察 資料綜圖

  影響這座城市的,還有習總書記那句勵志語錄: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借著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河北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河北省扶貧辦承辦的“治國理政河北新實踐 網絡媒體‘走轉改’”集體採訪活動的機會,作為網絡媒體的我們有幸于4月25日至29日重走習總書記當年路,感受河北精準扶貧的力量。

  五天四夜的行程,從河北阜平縣到易縣,再到唐山,一幕幕似乎還在腦海中不斷地回放。

  生活好起來了,村民笑得很燦爛

重走習總書記當年路,感受河北精準扶貧的力量

村民談到村裏變化喜笑顏開 南方網王瑭琳攝

  沿著山路一直行走,沿村中水泥路而上,一處精緻的小院映入眼簾,金色的牌子註明著小學的名字:駱駝灣小學。和現代化城市的學校相似,這個小學裏有滑梯、乒乓球桌、籃球架等設施,裏面還挂有駱駝灣幸福院、駱駝灣小學、電子商務服務店、精準扶貧工作室等門牌。

  很難想像,幾年前這個村莊是有著老舊危房,沒有路燈的“窮村莊”。

  然而現在,當我們走進村民的家時,看到其中一戶村民的門樓已是木門灰瓦,門樓下也安裝上了節能燈,石塊和黃泥新砌的院墻上留有三個小窗,房間也是安裝了門窗配透明玻璃,“可現代化了”,村民唐榮斌笑得合不攏嘴。

重走習總書記當年路,感受河北精準扶貧的力量

村裏的道路非常乾淨 南方網王瑭琳攝

  類似這樣“現代化”的房子在河北各個縣中並不少見。可見脫貧不易,找準“路子”很重要。

  去年11月27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重點回答了“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三個關鍵性問題,提出要精準扶貧。

  以阜平縣為例,駱駝灣村通過精準扶貧,找準定位,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建成百畝蘋果種植基地,養殖牛、羊、雞、豬等家畜家禽,大力發展“互聯網+特産”網絡銷售平臺等服務業,主營農副特産。2015年,該村人均收入已達3000元,有48戶共131人脫貧。

  而顧家臺村,自開展精準扶貧以來,2013年底顧家臺村開展了建檔立卡工作,並緊緊圍繞旅遊業大力發展蘋果種植、食用菌種植、藥材種植、手工業經濟及其他特色增收産業,加快發展農家院經濟,打造特色旅遊鄉村。

重走習總書記當年路,感受河北精準扶貧的力量

河北阜平縣駱駝灣村 南方網王瑭琳攝

  很快,顧家臺村人均純收入從2012年1045元增長至2014年人均純收入3140元。

  而對於有著“貧困大縣”稱號的易縣來説,“産業扶貧+合作社”模式是其一大亮點。

  在採訪中,當已脫貧的村民談起現在的生活時,他們都笑得很燦爛。

  “以前我只能靠種玉米來賺一點小錢,但是現在我將土地流轉出去,還在合作社打工,三年後就能拿分紅了!”今年71歲的臺底村村民陳殿英説這話時,老人家的眼神一直明亮著,嘴裏眼裏儘是遮蓋不住的笑意。

  點讚!河北扶貧幹部們為了脫貧這樣幹

  扶貧先扶志,在河北這樣的地方,顯得格外重要。擺脫意識貧困和思路貧困,針對的不僅僅是困難群眾,更重要的是黨員幹部。在採訪的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不僅是已脫貧的村民,還有那些為了幫助村民脫貧的扶貧幹部們,他們也是蠻拼的。

重走習總書記當年路,感受河北精準扶貧的力量

顧家臺村支部書記陳國 南方網王瑭琳攝

  在顧家臺村黨支部書記陳國看來,發展傳統農業最多可以脫貧,但想要真正致富,從根本上改變村民的生活水準,還是要引進新産業、發展服務業。

  然而要扭轉村民們的觀念卻並不容易。

  陳國就為此曾數次組織村民到外頭去考察,組織他們去河南、山西、湖北等地進行實地體驗。

  “讓大傢夥看看人家是怎麼發展旅遊的。一次不行就兩次,在切身體驗中做他們的思想工作。直到大家覺得,我們的房子按照這樣的規劃建下去,生活會好起來。”陳國堅定地説。

  無獨有偶,和陳國一樣為了轉變村民思想觀念而費盡心思的還有駱駝灣村黨支部書記曹建平。為了動員青年返鄉創業,曹建平甚至多次跑到北京做思想工作,“如果能回來,返鄉創業的政策非常好,而且村裏需要他們在外面掌握的見識和經驗。”動員了數月,至今已回來了5名青年。

重走習總書記當年路,感受河北精準扶貧的力量

駱駝灣村黨支部書記曹建平 南方網王瑭琳攝

  然而他們僅僅只是河北省駐村幹部的一個小小縮影。

  據了解,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河北省委決定,從2016年起,連續用5年時間,在省市縣三級選派機關企事業單位優秀幹部駐村幫扶。

  採訪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河北精準扶貧仍在繼續。

  河北省目前共有扶貧開發重點縣62個,貧困人口310萬,是扶貧任務較重的省份。牢記習總書記囑託,對河北來説,扶貧攻堅似乎已經到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為此,河北把扶貧開發作為戰略性任務來“狠抓”。

  相信這場脫貧攻堅戰,河北會交上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寫在手記最後: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治國理政河北新實踐 網絡媒體‘走轉改’採訪活動歷時5天,行程1200公里,媒體們走過兩市三縣十村。在這五天的時間裏,能夠走習總書記走過的路,看河北如何精準扶貧,收益頗多,受益匪淺。

重走習總書記當年路,感受河北精準扶貧的力量

採訪現場 騰訊大燕網寇家祥攝

  但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感謝各位同事在此次採訪活動中對我的關心、指導和幫助。

  從河北回來以後,南方網總裁歐陽農躍、總編輯胡鍵、副總編輯張純靑以及部門領導對此次“走轉改”活動成績表示肯定,感謝南方網為員工提供鍛鍊的機會,讓我們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更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此次採訪活動中,自己采寫的原創稿件被央視網、央廣網、第一財經等多家重點知名網站轉載,也非常感謝主辦方中央網信辦對南方網的肯定。

  寫這篇記者手記文筆不佳,望各位讀者見諒。在這次的採訪活動中,看到了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自己能夠不斷學習,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完善。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