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地方談】提速"一帶一路" 助力各國發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9日下午就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進行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我們必須以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野,在吸取和借鑒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以創新的理念和創新的思維,扎紮實實做好各項工作,使沿線各國人民實實在在感受到“一帶一路”給他們帶來的好處。(5月1日中國青年網)
“獨行快,眾行遠”。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2014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從歷史深處走來,融通古今、連接中外,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承載著絲綢之路沿途各國發展繁榮的夢想,已經賦予了古老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推行互利共贏的重要平臺,其絕不是中國一家“獨奏”而必須成為沿線國家“合唱”。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願望,具有深厚歷史淵源和人文基礎,必須統籌我國同沿線國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異性的利益關切,尋找更多利益交匯點。
“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一帶一路”建設也不應僅著眼于我國自身發展,而是要以我國發展為契機想方設法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展快車。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發表演講時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表示,歡迎周邊國家搭乘中國發展“快車”、“便車”。我們在發展自身利益同時也要更多考慮和照顧其他國家利益,努力打造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一帶一路”就是一條文明互鑒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真正要建成“一帶一路”,必須堅持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進,注重在人文領域精耕細作,尊重各國人民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加強同沿線國家人民友好往來,在沿線國家民眾中形成一個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自《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發佈以來,“一帶一路”已經取得了實實在在的進展。“十三五”時期中國將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借助“一帶一路”平臺無疑有助於攜手推動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在推動中國發展品質再上臺階同時也讓各國共享中國發展帶來的紅利。(南方網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