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研究泰戈爾作品的佼佼者

2016-05-03 17:38:5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徐雅平

  在中國,泰戈爾作品研究已有半個多世紀了。但第一個因研究泰戈爾作品而獲得學位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的劉建先生。1981年,在中國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主持的答辯會上,他宣讀了論文《試論泰戈爾的短篇小説創作》。他的精當論述獲得在場專家的好評。他順利通過答辯,並獲得碩士學位。在接受我的採訪時,他深有體會地説:“泰戈爾短篇小説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和深摯的情感。他的短篇小説對印度農民充滿真誠的同情,這種真情是非常動人的。由於他是一位詩人,他的短篇小説充滿詩情畫意。特別是他的早期小説,像詩一樣優美,也就是説他的小説具有強烈的抒情性。這是他小説最主要的藝術魅力所在。”

  談到泰戈爾短篇小説寓意深長的結尾時,他説: “(泰戈爾)的短篇小説篇幅比較短,小説的結尾往往出人意料,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技巧”

  中國首位研究泰戈爾作品《吉檀迦利》獲得博士學位的是曾瓊女士。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曾瓊申請到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和印度政府獎學金,前往印度國際大學孟加拉語系學習孟加拉語文學。她在研究比較了我國《吉檀迦利》的多個譯本的基礎上撰寫了的論文《重讀經典:吉檀迦利翻譯與接收研究》,2009年6月獲得博士學位。在談到為什麼以《吉檀迦利》為研究對象時,她説:“之所以選擇《吉檀迦利》來研究,是因為該詩集是泰戈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代表作,在現當代文學史上影響巨大。泰戈爾在《吉檀迦利》這本詩集中,面對他信仰的大神,闡述了他的政治立場、哲學觀點、文藝理論;傾訴了他的喜怒哀樂;描繪了他的理想王國。閱讀這本詩集,可以深入了解泰戈爾的思想體系。此外,它可為中國的翻譯文學提供借鑒。”

  曾瓊回顧了在國際大學學習的那段美好時光。她説:“在那裏學習生活,我對泰戈爾的文學世界、詩歌意象有更直觀地了解和感受,只有在泰戈爾生活過的環境中研究泰戈爾,在他那種語言環境中讀他的詩歌,才能對泰戈爾描寫的雷雨、黑夜的有關意象有真切的感受。

  劉瀲是中國研究泰戈爾作品的後起之秀。2007年她完成她的碩士論文《泰戈爾詩歌中的濕婆意象》。濕婆是毀滅和再生之神,他的名字意思是“仁慈”或者 “吉祥”。 濕婆是最能體現印度教諸神複雜和雙面性的神祗。他既善良又可怕,既冷漠又熱情,既是破壞者也是創造者。在談及為何以濕婆意象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時,劉瀲説,濕婆能很好地表現出泰戈爾本性中根深蒂固的矛盾性和多重性。她説:“濕婆的地位相當於是泰戈爾心靈的一個容器。因為作家尤其是詩人,他在反映生活空間的時候往往把自己的思想投射到意象裏。泰戈爾的詩歌更注重反映內心,所以在他的詩歌裏反映出他自己很強烈的一種二重性和矛盾觀。他在表達對社會的不滿時,就經常使用濕婆這個意象,試圖通過濕婆表述他對解決社會問題的看法。”

  泰戈爾是一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的社會實踐涉及社會政治、宗教哲學和文化教育等諸多領域。在文藝園地,從創作到理論,他均有建樹。而這一切的交匯點恰恰是泰戈爾的詩學思想。2004年,以其論文《泰戈爾詩學比較研究》第一次全方位地向中國學術界展示了泰戈爾的詩學思想的,是中國印度研究會理事、青島大學教授侯傳文先生。他是中國以泰戈爾詩學比較為內容,獲得博士學位的第一人。問及為何選擇泰戈爾詩學比較為研究課題時,侯教授説,泰戈爾是一個跨度非常大的人物,從文學藝術到社會政治、宗教哲學和文化教育,都是他的活動領域。他説:“因為在國內外,對泰戈爾作品的研究已經比較多了。但對泰戈爾思想,特別是文學思想也就是詩學思想的研究,還相對薄弱。所以當時就確定研究泰戈爾詩學。這個詩學思想從廣義來講,是文學思想和文學理論。”

  候教授對泰戈爾詩學思想體系做了一個大致概括。比如有 “人格論”、“情味論”、“歡喜論”、“韻律論”和“和諧論”。候教授解釋説: “‘人格論’是文學表現論,‘情味論’是文學美感論,‘歡喜論’是文學目的論,‘韻律論’是文學創作論,‘和諧論’是審美價值論。這個體系,我們從泰戈爾的一些論著中都可以明確感受到。”

  包括侯傳文、劉建、曾瓊和劉瀲在內眾多中國學者,在研究泰戈爾作品上顯示了日益高漲的熱情。他們的研究成果,從文學理論的角度,為中國讀者展示了一個嶄新的泰戈爾形象。

  (記者王海曼 2011年采寫)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