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換頭手術時間敲定 人類期待再次突破醫學極限

2016-05-03 13:38:17|來源:國際在線綜合|編輯:鄧晨曦

換頭手術!時間定了

圖片默認標題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國際在線綜合報道:近日,意大利神經外科醫生卡納韋羅又成了媒體關注的對象。他宣佈,已經準備好在2017年底為自幼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俄羅斯人瓦來裏·斯皮裏多諾夫進行“換頭術”。拋開倫理上的爭議,這樣的手術靠譜嗎?這究竟是一次醫學技術的突破,還是博取公眾眼球的噱頭?

  這不是卡納韋羅第一次拋出“換頭術”的設想。早在2013年,他就在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闡述了自己的理論,後又于2015年在美國神經外科及整形外科醫生學會年會上介紹了自己的方案,宣佈俄羅斯程式員斯皮裏多諾夫同意成為第一位接受手術的志願者。然而,除了每次受到媒體熱炒,卡納韋羅並沒有在醫學界的同行中獲得足夠的支持。

——————————————————————————————————————————————————————————————

換頭手術成本盤點

圖片默認標題

  據美國《新聞週刊》最新報道,整個手術據稱需要至少150人的醫療團隊,預計需要36個小時,花費兩千萬美元。手術的難點在於脊髓的連接。如果一切順利,患者將在術後處於最長4個月的人工誘導昏迷中,其間醫生會刺激患者脊髓神經再連接並恢復功能。卡納韋羅聲稱,患者會在一年內學會行走,並適應新身體。

——————————————————————————————————————————————————————————————

各方聲音:多數不看好換頭手術

圖片默認標題

  與阿德勒相比,更多醫學專家的質疑聲更為直接。美國神經外科醫生協會主席巴傑曾表示:“我不希望(換頭術)在任何人身上進行,我不會讓任何人對我進行這樣的手術,有很多情況比死亡糟糕得多。”

  意大利神經外科協會主席阿爾貝托·德利達雷指出,換頭手術是卡納韋羅博眼球的“狹隘捷徑”。卡納韋羅多年前就提出了這一理論,但沒有任何研究基礎支撐。科學需要實驗、展示結果和多次重復驗證,而卡納韋羅的理論完全沒有這些,提出這種理論唯一的結果就是吸引別人關注,“讓病人、絕望的人排著隊敲他的門”。

  俄羅斯衛生部派駐下諾夫哥羅德州的首席移植醫師扎蓋諾夫説,換頭能否成功,關鍵在於能否讓被截斷的神經特別是脊髓相容並復活,現有技術達不到。尤其是在脖子上,迄今世界上沒有人能在頸部成功接通屬於不同人的脊髓。要想換頭並讓頭指揮新的身體,就必須在修復脊髓損傷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否則換了也白搭,仍是癱瘓。

  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神經學主任羅伯特·拉伕説,這事不太可能成功。他認為,換頭距離實現還有幾個世紀的時間,而不是幾年。

——————————————————————————————————————————————————————————————

成功為猴子實施換頭手術 換人頭不是夢

圖片默認標題

  意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奧·卡納維羅聲稱,中國研究員成功為一隻猴子“換頭”,令他與中韓醫學研究團隊合作的人頭移植計劃又踏前一步。他宣稱將用兩年時間準備手術方案,將其作為治療完全癱瘓的方法。

  卡納維羅稱,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成功為猴子頭部與新身體連接血液供應,但是沒能連接二者的骨髓神經,導致猴子脖子以下處於癱瘓狀態,出於倫理方面考慮,醫生只讓猴子存活了20小時。

  卡納維羅表示,實驗證明,如果將猴頭冷凍至-15℃,猴子可在手術過程中存活並且不會損傷腦部。美國《外科學》雜誌和《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學和治療學》半月刊將在未來幾個月發表7篇論文描述該實驗詳情。

——————————————————————————————————————————————————————————————

連結:突破醫學極限 重慶女作家冷凍遺體等50年後起死回生

圖片默認標題

  科幻小説《三體》裏雲天明取出大腦後通過冰凍技術保存,最終通過三體人的克隆技術成功復活。這是小説裏的情節,如今卻成真了。小説的編審之一杜虹冷凍遺體,等50年後起死回生。

  冷凍復活術可行性?現實並沒有任何人能在冷藏後復生,但是,人體冷凍者卻基於以下的信念,相信技術的可行性。現在斷定可不可以成活,好像還為時太早。竟然此項爭議如此之大,那麼我們為何不等待最終結果?

——————————————————————————————————————————————————————————————

老鼠背上的人耳或幫助畸殘患者重拾完美

圖片默認標題

  人類對於人耳鼠的研究已有一些年頭了。人耳鼠是利用組織工程原理在老鼠背上“培植”出一個人耳。近日,日本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的專家成功地在老鼠背上種植出人耳,並聲稱再給他們5年時間,他們就能將該項研究成果運用於人體。

  日本專家表示,這項科學技術的研發目的是幫助天生面部畸形的患者,以及被狗咬傷或因戰鬥負傷等外傷造成面部畸殘的人。而在此之前,培養成功的體外再生耳朵,其細胞來源是牛的軟骨細胞,因此還不能直接應用於人身上。而此次研究是從患者肋骨中提取軟骨細胞,然後在實驗室裏培養軟骨細胞至微小球狀體,再將球狀軟骨細胞移入折成耳朵形狀的塑膠支架,讓細胞在支架上繁殖生長,經過體外培養後植入裸鼠背部。隨後,人耳支架降解消失,老鼠背上長出人耳。不過,支架降解消失的過程需要兩個月的培養,長出來的耳朵為兩英寸大小。

——————————————————————————————————————————————————————————————

3D列印零部件都能上天了,它離直接製造人體器官還有多遠?

換頭手術時間敲定 醫學界期待再次突破極限

  “想像力有多豐富,3D列印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就有多豐富。”目前,3D列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外科手術工具的列印、康復治療應用和醫學教育等方面。同時,3D列印的患者器官模型還可以幫助外科醫生更好地準備手術方案。

  克羅地亞Rijeka的醫生和研究人員成功地為一位因皮膚癌而失去大部分耳朵的老年患者裝上了一個3D列印耳朵。在這個過程中,首先需要設計並用一種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有機硅材料列印出缺失的耳朵,然後再使用一種特別的粘結劑將該3D列印的耳朵與老人的殘耳結合在一起。

——————————————————————————————————————————————————————————————

機器人“操刀”手術

圖片默認標題

  腹腔打孔、探頭伸入、翻轉剪切……4月12日上午,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向部分員工直播一台胃癌切除手術,執刀者竟是一台機器人。

  當日,廣西“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式啟用。醫院副院長、胃腸腺體外科主任陳俊強介紹,這臺手術持續兩三個小時,手術中由醫生控制鏡頭,醫生裸眼3D看到放大10倍的高清視野,既能減少視覺疲勞,也能防止人手顫抖,實現人眼、人手的功能提升。

  此前,重慶第三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也利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成功完成全國首例機器人“操刀”的甲狀旁腺瘤切除手術。

——————————————————————————————————————————————————————————————

日本允許“編輯”人類受精卵基因研究

圖片默認標題

  日本生命倫理專門調查委員會近日宣佈,允許日本的相關機構在技術研究中“編輯”人類受精卵的基因,但是處於安全和倫理方面的考慮,不允許將這項技術應用到臨床和輔助生殖當中。

  所謂基因編輯,是指對目標基因進行挑除或引入基因組等操作,這項技術已經在不少的研究領域得到應用。日本生命倫理專門調查委員會是日本政府下設的專業機構,委員會認為,人類受精卵基因編輯研究將有助於生殖輔助醫療和遺傳疾病預防的研究,還可能有助於研發針對癌症等疾病的新療法。因此,對於編輯人類受精卵基因的基礎研究予以認可。委員會也指出,涉及受精卵基因編輯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的分界線在於是否將經過基因編輯的受精卵放入子宮。由於臨床研究存在安全和倫理方面的問題,因此,委員會對這類研究不予認可,就算是屬於基礎研究一類,也並非是任何研究都被許可。比如,根據父母的意願來設計特定容貌和能力的嬰兒研究就屬於存在倫理問題,不會被允許。此外,受精卵基因編輯的基礎研究還必須公佈實施情況,保持透明度。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