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泰戈爾作品在中國

2016-05-03 16:39:1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徐雅平

  摘要:本文簡要地回顧了泰戈爾作品在中國譯介的歷史,系統地研究了孟加拉原文《泰戈爾作品全集》(rabindra-rachanaabolee)的編輯、出版情況,並且對兩種主要版本——國際大學(bishvabhaarati)的流行版本(chalita Sanskaran)和普及版本((Sulabh Sanskaran)進行比較研究,指出及其異同,系統而扼要地評述了泰戈爾的詩歌、戲劇、小説、散文的創作及其成就。

  作者:董友忱

  羅賓德羅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 1861.5.7~1941.8.7)是印度現代著名的孟加拉語詩人。他出生於印度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市一戶名門望族之家、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由於勤奮好學和善於吸取古典文學精華,羅賓德羅納特從小就顯露出文學才華和全面發展的天賦。他7歲學習寫詩,14歲創作了長篇敘事詩《林花》,並且就在“知識幼芽”雜誌上連載;16歲時在《婆羅蒂》上發表短篇小説《女乞丐》。17歲公開出版的第一本書——長篇敘事詩《詩人的故事》。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他文思泉涌,佳作不斷!在進入80歲高齡、已臥床不起時,他仍在進行創作,口授詩歌和文章。

  羅賓德羅納特一生都在冥思苦想,領悟人生,不斷探索,大膽創新,筆耕不止,因此他一生碩果纍纍!被印度人稱為‘古魯代博’(詩聖),既是文學家,也是哲學家;既是實踐者,也是教育家;既精通音樂,也懂繪畫。他一生辛勞,為後人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産:他創作的詩集共有65部,大約有11萬行詩歌;戲劇56部,如果把他的幾個劇本集中的短劇也單獨計算的話,他創作的劇本多達80多個;他創作了95篇絢麗多彩的短篇小説,15部膾炙人口的中長篇小説(其中長篇9部,中篇6部),還有不少的故事、隨筆等;他寫有大量的論著,包括時事評論,文學、宗教、哲學、教育、社會等方面的文章,還寫有遊記、日記、回憶錄、書信、各種課本等等——統稱為散文。此外,這位博學多才的大藝術家,還創作了2000多首歌曲,以及近2000幅美術作品。泰戈爾是世界文壇巨星,他所創造的不朽業績,名垂世界文化史冊!

  羅賓德羅納特· 泰戈爾于1924年4~5間第一次訪問中國,後來于1929年又兩次來中國。他熱愛中國,對飽受壓迫、侵略的中國人民深表同情。他早在年輕時就曾經發表《在中國的死亡貿易》文章,譴責英國人在中國進行鴉片貿易。他譴責日本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支持中國人民的正義鬥爭。他是中國人民真誠的朋友。所以周恩來總理在1956年在訪問印度泰戈爾國際大學時説:“泰戈爾不僅是對世界文學做出卓越貢獻的天才詩人,還是憎恨黑暗、爭取光明的偉大印度人民的代表。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記泰戈爾對他們的熱愛。中國人民也不能忘記泰戈爾對他們的艱苦的民族獨立鬥爭所給予的支持。至今,中國人民還以懷念的心情回憶著1924年泰戈爾到中國的訪問。”[1]

  一、泰戈爾作品在中國的譯介研究

  羅賓德羅納特·泰戈爾于1912年5月前往英國旅遊。同年11月在倫敦出版了他自己翻譯的英文詩集《吉檀迦利》,頓時轟動了英國文化界。1913年羅賓德羅納特·泰戈爾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從此泰戈爾的名聲大震。中國的文化界也開始關注印度這位大詩人。他的作品開始被介紹到中國來。從目前查到的資料看,中國最早發表泰戈爾譯著的人,是陳獨秀。1915年10月他在《青年雜誌》第一卷第二期上發表了他翻譯的泰戈爾的四首詩。劉半農、鄭振鐸、黃仲蘇、陳熙、趙景深、王獨清、金明遠等文化人,也翻譯發表過泰戈爾的詩歌和小説。 特別是1924年泰戈爾訪問中國前後,當時中國報刊上出現不少介紹泰戈爾的文章及其作品的譯文,掀起一股翻譯介紹泰戈爾作品的熱潮。鄭振鐸、謝冰心、徐志摩,甚至郭沫若等深受其影響。不過,當時報刊發表的作品以及出版社出版的譯作,幾乎都是從英語轉譯過來的;文字也多是半文半白,比較零散,流傳至今的不多。

  1961年為紀念泰戈爾誕辰一百週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泰戈爾作品全集》十卷本:第一、二卷是詩歌,包括《故事詩》、《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以及從1921~1941年間詩人創作的詩集中選譯了25首詩歌。第三卷收入短篇小説17篇,第四卷收入短篇小説12篇,共收錄了29 篇,第五卷收入中篇小説3篇——《四個人》、《偷來的寶物》和《兩姊妹》。第六是長篇小説《小沙子》(即《眼中沙》),第七卷是長篇小説《沉船》、第八、九兩卷是《戈拉》。第十卷是戲劇,收錄5個劇本:殷衣譯的《修道士》(即《大自然的報復》)、余大縝譯的《國王和王后》、謝冰心譯的《齊德拉》(即《花釧女》)、馮金辛譯的《郵局》和英若誠譯的《紅夾竹桃》。

  漢語版的十卷本《泰戈爾作品全集》中絕大部分作品是從英文、俄文等轉譯過來的,只有石真女士翻譯的《故事詩》、中篇小説《四個人》和零散的25首詩,是從泰戈爾母語——孟加拉語翻譯的。這套作品集雖然容量比較小,收入的作品有限,但是對於介紹泰戈爾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

  為紀念泰戈爾誕辰120週年,中國的學術界于1981年夏天在北京舉行了第一次泰戈爾學術研討會。此後介紹泰戈爾作品又出現一個高潮。泰戈爾的許多作品從其母語——孟加拉語直接翻譯過來。例如,1983年6月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泰戈爾短篇小説選《饑餓的石頭》,收錄41篇短篇小説,其中24篇直接譯自孟加拉文,15篇譯自印地文,2篇譯自英文。1990年9月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泰戈爾散文詩全集》,其中收錄譯自英文的散文詩集8部:冰心譯的《吉檀迦利》和《園丁集》,鄭振鐸譯的《新月集》、《飛鳥集》,石真譯的《愛者之貽》、《渡口》,吳笛譯的《採果集》,魏得時譯的《遊思集》;收入譯自孟加拉文的5個詩集:董友忱、白開元譯的《隨想錄》,白開元譯的《再次集》、《最後的星期集》(應譯為《最後的旋律》)、《葉盤集》、《黑牛集》(應譯為《墨綠齋集》)四部詩集。1994年12月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泰戈爾短篇小説選》,收入短篇小説41篇,全部譯自孟加拉文。

  2000年12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泰戈爾全集》,這套書匯集了這個時期的主要譯介成果。共24卷:1~8卷為詩歌,9~10卷為短篇小説,11~14卷是長篇小説,15卷是中篇小説,16~18卷是戲劇,19~24卷是散文。應該説,出版社為出版這套書花費了不少財力和精力,絕大多數參與者也都盡職盡責。然而,由於出版社要求儘快出書,時間倉促,來不及翻譯出泰戈爾的全部作品,也來不及做譯名的統一工作,因此存在許多錯誤,留下了很多遺憾。   

  第一,《泰戈爾全集》這套書,並不是真正的全集。詩歌不全,小説也不全,戲劇更是不全,散文那就差得更遠。泰戈爾的65部詩集,《全集》收入了57部,有8部詩集(長篇敘事詩《詩人的故事》、《林花》、詩集《少年之歌》、《繽紛集》、《譯寫集》、《譯詩集》、《頌名人集》、《火花集》等大量補遺詩)都沒有翻譯收錄。

  再説劇本,泰戈爾一生創作84個劇本,《全集》只收入42個(其中還有13個劇本是譯自印地文)。沒有收入的劇本共有42個(例如:《破碎的心》、《魯德羅瓊德羅》、《死神狩獵》《諾莉妮》、《歌舞劇花釧女》、《迦爾納與貢蒂的對話》、《王冠》、《無形的寶石》、《還債》、《最後一場雨》、《舞女的膜拜》、《舞王》、《新穎》、《擺脫詛咒》、《夏瑪》、《歌舞劇花釧女》、《解脫之路》、《花圃》、《糾纏》、 等等)。

  泰戈爾共創作短篇小説95篇,《全集》收入了84篇(其中有35篇是從印地語轉譯的,有4篇是從英文轉譯的),有12篇沒有收入,還將其中的一部中篇《被毀之巢》編入短篇之列。長篇小説《天定情緣》沒有收入。在譯自印地文和英文的39篇中,也存在大量不準確之處,錯譯的地方也不少。

  散文部分沒有收入的就更多,例如, 《五元素》(panchbhoot)、《印度》(bhaaratbarsha)、《雜文集》、《英雄崇拜》、《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紀念賢哲》(chaaritaapoojaa)《聖雄甘地》(mahaadmaa gaandhee )、《基督》(khrista)、 等等。有些散文集中只選譯一部分,但是署某散文集之標題,例如,《在波斯》、《聖蒂尼克坦》(shaantiniketan)、《國際大學》(bishvabhaaratee)。總之,粗略地統算一下,《全集》只收入泰戈爾作品的四分之三左右,有四分之一沒有收入 。因此,河北這套書稱之為全集,實在是名不副實。

  第二,《全集》中存在著譯名不統一的現象,同一個名稱在不同的作品裏卻出現不同的譯法。比如,劇本《犧牲》是根據長篇歷史小説《賢哲王》改編的,小説與劇本中的同一個人物,在《全集》中卻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人物,小説中的國王“戈賓多馬尼克”在劇本中就譯成了“戈溫德·馬利蓋”,“諾科特羅”親王就變成了“那卡什特利拉葉”,祭司“羅庫波迪”就被譯成“勒柯帕迪”,寺廟侍者“久伊辛赫”就成為“吉葉·辛赫”,小男孩“特盧博”就變成了“塔魯沃”,等等。類似的情況不少。

  第三,有個別的詩集和篇名譯得不準確,甚至有譯錯的情況,例如Shes Saptak 孟加拉文的意思是“最後的7個音階”,相當於我們簡譜的七個音階:1、2、3、4、5、6、7,翻譯成“最後的旋律”比較好,可是,河北的《全集》卻譯成了《最後的星期集》[2] (P225)。泰戈爾的詩集“shyaamalee”錯譯成了《黑牛集》[3] (P1), “shyaamalee”孟加拉文的本意是 “黑色的”、“墨綠色的”。詩人在國際大學的北寓所建設了一棟泥土平房,並且起名為“shyaamalee”,這個詩集中的大部分詩是這住所寫的,所以詩人就將其署名為“shyaamalee”,因此應該譯為“墨黑齋集”,因為此房外墻為黑色。《戲謔集》中有一首詩“suseema chaa-chakra”,應該譯為《徐志摩茶亭》[4] (P37),卻被簡單地譯《茶話會》[3] (P361)。

  第五,散文部分的譯文品質不高,特別是譯自印地文的部分,錯誤很多。例如,孟加拉原文普及版本第13卷第420頁:

  Aatmaake upalabdhi karaai taahaaraa maanuser charamsiddhi baliyaa ganya kariyaachhe . 原文的意思是:“他們把感知靈魂視為人的最大成就。”河北全集版卻譯成:“他們正是把獲得靈魂的感覺當作人生的最高成就”[5] (P103),

  Sei je ek , tini, sakal hayte antar paramaatmaa , tinii putra haite priya , bitta priya , anya sakal hayte priya . 原文的的意思是:“這個‘一’,他是至深的世界創造者。他比兒子更親切,比財富更讓人喜歡,比其它一切更讓人喜歡。”河北版本譯為:此“一”乃是至深至極至高的神,它愛子,愛富,愛其它一切。[6] (P314)

  儘管存在上述問題,河北教育出版社還是做出了很大貢獻,參與工作的絕大多數同志也盡了自己力量。雖然留下不少遺憾,但畢竟提供大量的作品,

  2005年1 月華文出版社出版l 《泰戈爾小説全譯》,共七冊:第一、二冊共收94個短篇小説。第三冊收入6個中篇小説。第四至第七冊共收入9個長篇小説。其特點是全是從泰戈爾母語——孟加拉文譯出,幾乎把公認的泰戈爾的短、中、長篇小説幾乎收全了。

  2008年3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了董友忱選編的、由季羨林題寫書名的《泰戈爾詩歌精選》系列叢書,共分六卷:1.哲理詩卷;2.愛情詩卷;3.兒童詩卷;4.生命詩卷;5.自然詩卷;6.神秘詩卷。這套書有以下特點:一是按照泰戈爾所創作的詩歌內容分為六冊;二是精選出最佳的作品,匯集成冊;三是為沒有標題的,編者加了標題。

  以上介紹了泰戈爾作品在國內翻譯出版的主要情況。近幾十年國內各家出版社還零星地出版了不少泰戈爾的作品。如:人民文學1984年出版社《戈拉》,山東文藝出版社1986年出版了《家庭與世界》,廣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了《寂園心曲》(泰戈爾詩歌三百首),湖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了《沉船》,浙江文藝出版社1992年出版了《泰戈爾兒童詩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出版了《泰戈爾哲理詩選》,湖南文藝出版社1994年出版了《泰戈爾短篇小説選》,1995年出版了《泰戈爾詩選》,1998年出版了《泰戈爾中篇小説精選》,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了《眼中沙》,華文出版社1995年出版了《四個人》(泰戈爾中短篇小説精選)等等。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