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各界送別一代京劇大師梅葆玖先生
圖為參加梅葆玖先生追悼會的民眾排起長隊。攝影 肖中仁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肖中仁、王霖):5月3日上午10時,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大師梅蘭芳之幼子、京劇梅派藝術掌門人梅葆玖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社會各界人士紛紛自發前來,為這位可敬可愛的藝術家送上最後一程。
莊重肅穆的八寶山,松柏長青。在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正門口,挂著“沉痛悼念梅葆玖先生”的悼念橫幅,兩側挂著一副輓聯,“梅韻悠長,玖玖存響”,告別儀式禮堂內循環播放著梅葆玖生前京劇經典曲目。從今天一早,就有社會各界人士從各地趕來,排成長隊送別梅葆玖先生最後一程,有戲迷們還在現場演唱了梅葆玖先生的經典唱段。
在不少老戲迷們看來,梅派京劇承載著他們年輕時代的記憶,參加梅葆玖先生的追悼會仿佛是在和自己的青春記憶告別。來自天津的80歲戲迷董秀蘭説:“我是天津的,從梅蘭芳那時候,我還是學徒的時候一個月17塊錢,那時候吃鹹菜白菜梆子都要省錢看演出,在天津中國大戲院,還要排隊買票也得看,梅葆玖一走我難受極了。”
今年72歲,來自北京的戲迷王令賢與梅家有幾代淵源,她的母親曾在梅派研究組的工作,經常和梅葆玖先生一塊談戲,受母親影響她也愛上了梅派京劇。記者注意到她參加追悼會,並沒有帶白花,而是戴了兩朵梅花,手裏拿著一本梅葆玖先生生前送給她的演齣劇照。她一邊小心地翻看相冊,一邊和記者説:“我喜歡梅派,今天就沒帶白花,帶的紅梅和白梅花。打那天聽説梅先生走了,我就天天看這個,這是梅蘭芳的劇照和齊白石,還有16年前梅葆玖和梅葆玥他們姐弟倆個,這些平時我都不捨得拿出來看。”
還有不少戲迷不遠千里趕來。來自四川的戲迷楊秀榮專門製作了一幅手持簡易輓聯畫布,上面印著他蒐集到的梅葆玖先生6歲練功、第一次登臺演出以及家庭合照等珍貴瞬間,他送的輓聯這樣寫道:“萬里長城永不倒,梅派京劇千古流芳;梅花歡喜漫天雪,梨花淚一曲千古思。”
除了戲迷,中國文藝界的許多知名人士也來前來送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説:“前來送別是作為一個京劇人,尤其是一個後輩必須要做的。先生對我們的教誨、音容笑貌、藝德風範一直都在我們腦海中,包括先生的舞臺形象。先生給我們作出了楷模和榜樣,我們作為京劇的後人,儘管我不是學習梅派,這麼多年都是受梅先生和梅家的影響,所以我覺得無論是演戲做人,還是應該按照先生的教誨,也為先生感到高興,梅派是最有質有量的藝術,我相信眾多的弟子和梅派愛好者,都會把梅派藝術很好地發揚。”
著名表演藝術家六小齡童説,梅葆玖先生是他人生的楷模,藝術道路上的前輩。“葆玖先生突然去世,令我們很悲痛,是國粹京劇梅派藝術不可彌補的巨大損失,他是中國京劇藝術的真正導師,對國粹藝術在海外推動起了很大作用,所以我們非常非常懷念他。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媒體和觀眾關注我們的戲曲和國粹藝術。”
著名表演藝術家濮存昕在追悼會後,對梅葆玖先生的生平也給予了高度評價。“我們中國人尊重生命,姓氏傳承,梅先生是梅派藝術的傳承人,他身上的嫡脈,梅派藝術真正的神兒在他那,在他之後,梅派的後起之秀,外姓的弟子們,要擔當起這個傳承。”
當前,京劇已經成為中國歷史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現代社會中,在流行音樂、電影和電視等衝擊下,京劇不再像以前那麼流行。作為京劇藝術的主要倡導者,梅葆玖先生一生致力於促進京劇藝術的發展,為弘揚京劇文化作出了諸多努力。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在出席告別儀式時説,人間多少繞梁唱,世上梅韻放清香。
記者還發現,中國戲曲學院的師生代表也出席了追悼會。師生們説,把京劇學好,傳承好就是對梅葆玖先生最大的紀念。
“我覺得以後我們更加好好地學戲,更好地傳承就是對梅先生最好的紀念。”
“梅先生為人特別好,他對每一個觀眾,還是晚輩學生都是非常關照的。我們應該繼承他的做人演戲的品德,把他的精神傳承下去。”
梅葆玖先生是京劇大師梅蘭芳的第九個孩子,國家一級演員,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團長,代表作《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穆桂英挂帥》等。2015年他獲得了第15屆華鼎獎終身成就大獎。4月25日,一代京劇大師梅葆玖因病去世,享年82歲,社會各界對梅葆玖先生哀嘆悼念之聲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