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帶一路”成為文明對話之路
4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進行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推行互利共贏的重要平臺。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外界反響很大,各方積極響應。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這個倡議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願望,具有深厚歷史淵源和人文基礎。從中國自身情況來看,這個倡議符合經濟發展內在要求,也有助於帶動邊疆民族地區發展。
集體學習時,習近平指出,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真正要建成“一帶一路”,必須在沿線國家民眾中形成一個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人文基礎。要堅持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進,注重在人文領域精耕細作,尊重各國人民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加強同沿線國家人民的友好往來,為“一帶一路”建設打下廣泛社會基礎。
文化是促進各國、各地區、各民族、各宗教之間互信互利、合作共贏的橋梁紐帶,文化建設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一帶一路”絕不僅僅是對未來中國經濟、外交藍圖的美好勾畫,更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向興盛的歷史機遇。
人文交流、文化建設,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應有之義。中國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國,自當在文化交流與合作領域辛勤耕耘,積極發揮文化的橋梁和引領作用,努力實現沿線各國的全方位交流與合作,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成為文化交流之路、文明對話之路,通過深耕“一帶一路”,共謀文化發展,共促文明互鑒。
絲路精神既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天下大同”追求,又是不畏艱險、敢為人先的勇敢探索。通過文化交流塑造國家良好形象,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使命。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對外文化投資逐漸成為熱點。2013年,深圳成為華南首個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旨在為中華文化“走出去”再添貿易新引擎,打造“一帶一路”重要的文化貿易樞紐平臺。目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外文化貿易主要集中在演藝、文化遺産、民族傳統工藝、動漫網遊、電視劇等領域。在“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中,蒙古、俄羅斯、埃及、斯裡蘭卡、老撾、泰國、尼泊爾、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的中國文化中心已建成。在沿線其他重點國家建立文化中心,也已列入發展計劃。
“一帶一路”的文化建設不是權益之計,非一朝一夕就能功成,需要定好位、找準路,耐下心、把好度,與各方共同攜手,紮實穩步推進,力爭取得實效。(謝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