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北京超老齡化將持續50年以上 老年人口超過30%

2016-05-05 01:56:59|來源:北京晨報|編輯:楊玉國

  原標題:北京超老齡化將持續50年以上

  本市戶籍人口老齡比例在全國排第二,全市平均每天凈增500余名60歲以上老年人,並且仍在快速增長,老齡化形勢十分嚴峻。據預計,2030年北京將達到重度老齡化,戶籍老年人口占比超過30%,隨後達到超老齡化社會,這一高比例將持續50年以上。

  在由市委宣傳部、市直機關工委、市民政局、市委講師團聯合舉辦的2016年“展望‘十三五’發展譜新篇”系列形勢政策第六場報告會上,市民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紅兵昨天給大家吃了定心丸,表示現在正從10個方面開展50多項工作,未來將“做強養老服務業,實現老有所養”。

  “421”家庭人口結構將進入常態

  李紅兵表示,未來養老服務面臨的是一個很大的群體,是獨生子女的父母。據預計,到2030年,全市將有80萬人超過75歲,而他們只有一個子女。

  據他介紹,從2015年開始,上世紀80年代初年齡在25歲以上的獨生子女父母將相繼進入60歲,這意味著“421”家庭人口結構正成為一種常態。

  目前,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45人,“空巢”老年人家庭已經佔50%,其中抽樣推算失能及半失能老年人共60萬人,並有失智老年人10余萬名。獨生子女父母隊伍的壯大,無疑會讓“空巢”老年人家庭比例進一步增大。

  “養老服務家庭擔不起、政府包不起、企業賠不起,既不能由政府辦,也不能完全推向市場。”李紅兵説,“需要家庭、企業、社會和政府等主體共同參與,形成合力。”

  李紅兵表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北京正建立起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社會保障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既有通行的規律,也有適應地域需求中必然的特點,所以要繼承與創新並舉,構建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首都模式。

  2030年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

  雖然是“十三五”發展報告,但李紅兵更多地介紹了2030年之後的形勢。他説,“十三五”是及時、科學、綜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機遇期,是抓住和用好有限窗口期的關鍵五年。

  李紅兵表示,儘管老年人口快速增長,但目前本市老齡化程度仍處於中度;不過,到2030年,本市老齡化將達到重度,戶籍老年人口占比超過30%。到了2050年,戶籍老年人將超過630萬,每3個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進一步邁入超老齡化社會。“並且這種人口結構和社會形態將持續50年以上。”

  老齡化的同時,社會保障的壓力也會急劇增大。李紅兵透露,2020年本市養老金支出2000億元,已經非常高,但到203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驚人的6700億元,增長兩倍多。

  李紅兵表示,老齡化超過30%後,“我們是幸福的,還是痛苦的,要從現在開始從長計議。”

  10大方面54項行動應對老齡化

  李紅兵介紹,目前本市人口老齡化有規模大、增速快、不平衡等特點。截至2015年底,全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約315萬,佔總人口的23.4%,人口老齡化程度居全國第二位。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40.5萬,佔常住人口總數的15.7%。全市平均每天凈增500余名60歲以上老年人,凈增120余名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此外,城六區老年人口占全市老年人口的三分之二。

  在正面回答關於機構養老床位空置、“喘息”服務、老年護理險等焦點、難點問題後,李紅兵介紹了北京市目前關切的內容和正在積極開展的做法。其中關注熱點包括老人的就餐與營養、出行、居住、醫療、精神關懷等。

  目前,本市也正從加強頂層設計、盤活現有資源、推進醫養結合、培育服務品牌、壯大服務隊伍等10個方面入手,總共開展了54類大項行動,積極推進養老服務。其中,今年將完善市區兩級老齡工作體制、成立老齡委協調推進小組、編制發佈《北京市“十三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出臺《關於促進老齡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此外,還要開展城鄉社區閒置設施調查、對養老服務機構和照料中心開展摸底評估、利用閒置設施解決老舊小區養老服務設施不足問題,並出臺《新建居住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移交、管理辦法》和《北京市居住區配套養老設施建設協議書(示範文本)》等。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老齡事業發展目標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更加完善,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繳率保持98%及以上,城鄉基本社會保險實現應保盡保。二是社會養老服務體系豐富多樣,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機制基本形成,養老服務業成為首都服務業新的支柱。三是老齡社會管理體系共建共享,涉老企業發展壯大,養老服務社會組織發揮重要作用。

  本版撰文 京報集團記者 童曙泉 實習生 王天淇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