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譯者匠心——孟加拉語譯者們和泰戈爾的不解之緣

2016-05-06 16:05:1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邵鵬

圖片默認標題

白開元老師發言。攝影:高宇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曹艷華):提起泰戈爾,你會想到什麼?每個人也許都能念幾句他寫的詩,像“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眼睛為她下著雨,心卻為她打著傘,這就是愛情。”等等。上個世紀,中國文壇的眾多詩人將泰戈爾的英文詩歌翻譯出版,讓中國讀者對他有了更多認識。儘管他出生在印度,可是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用用孟加拉語創作的,這並非盡人皆知。在中國,有這樣一群從事孟加拉語翻譯的老中青譯者,他們憑藉對泰戈爾的尊崇與敬仰,用了5年多的時間,將孟加拉語版的泰戈爾文學作品,翻譯成了1600多萬字的《泰戈爾作品全集》中文版,讓更多讀者有機會讀到原汁原味的泰戈爾作品,從中體會他對世界的認知、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生的體會。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就和大家聊聊孟加拉語譯者們和泰戈爾的不解之緣。

  對於中國讀者來説,泰戈爾的名字並不陌生。1913年,憑藉英文詩集《吉檀迦利》,他成為亞洲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泰戈爾在亞洲聲名鵲起。1924年,他應邀訪問中國,受到中國文學界,尤其是以徐志摩、林徽因等代表的新派詩人的熱情接待。通過這次訪問,泰戈爾表達了對中國遭受鴉片戰爭侵害的同情,表達了他對中國的熱愛,並獲得了一個中國名字“竺震旦”。回國後,泰戈爾在他創建的印度國際大學開辦了一個中國學院,由此成為中印文化交往史上的一面重要旗幟。

  作為《泰戈爾全集》詩歌部分的主要負責人,年逾七旬的白老師幾乎包攬了泰戈爾詩歌的全部翻譯工作,詩歌譯作總量8萬多行,加上散文和小説部分的翻譯,本次全集作品中三分之一的譯作是由他完成的。在本次翻譯全集的過程中,他的夫人身患重病,在照顧家人的同時還要保質保量地完成翻譯任務,白老師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儘管如此,他依然執著堅守,完成了這項重任。

  白開元説:“我之所以能夠堅持到現在,應該是被泰戈爾偉大人格魅力所感動。大家知道泰戈爾是在中印文化交流的一面大旗,世界上沒有一個世界級詩人像泰戈爾一樣熱愛中國,寫了那麼多關於中國的作品,創建了一個中國學院,在中印文化交流上留下了非常寶貴的遺産。把他的作品翻譯成中文也是我們懂孟加拉語的人的不容推辭的責任。我們國家懂孟加拉語的人非常有限,能翻譯他的作品的人也非常有限,可是泰戈爾的文學研究在中國各大學的外國文學教育領域是值得探索的內容。他們只能通過我們的譯作來了解泰戈爾文學,這是重要的歷史責任。我不過是盡了自己的一份責任而已。”

  作為中國翻譯泰戈爾作品最多的譯者,白開元老師的翻譯作品水準在業內首屈一指,得到了出版界和讀者們的廣泛認可。1986年,白老師參加了在印度舉辦的第一屆中國印度文學研究會。與會的中國專家們表示,以前只讀過泰戈爾的英文詩選,他的孟加拉語詩歌作品在中國還沒有譯本。為了填補這個空白,白老師開始了泰戈爾作品的翻譯工作,一幹就是30多年。他的翻譯工作受到了冰心和季羨林等國內著名作家和學者的支持和肯定。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