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梨園春色深幾許——從北京戲曲文化周看戲曲發展之路

2016-05-09 11:09:40|來源:光明網|編輯:杜軍帥

  傳統戲曲文化還有沒有吸引力?

  答案是肯定的。4月30日至5月8日,在北京園博園舉辦的“2016北京戲曲文化周”活動,受到戲迷的熱捧。短短一週時間內,十多萬名戲曲文化愛好者共聚園博園,欣賞各地名劇,感受戲曲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地方園演地方戲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5月8日晚,在北京園博園江蘇園,小橋、流水、亭臺間,美麗、聰慧的杜麗娘,伴著悠揚的笛聲,乘船而來,迤邐舞動雲袖,蛾眉含嬌。顧盼流轉間,行雲流水的唱腔如天籟響在耳邊:“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呈給觀眾以驚艷之美。

  這場由江蘇演藝集團表演的園林版夢幻崑曲《牡丹亭》,無疑是“2016北京戲曲文化周”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位戲迷感嘆:“這次實景園林版《牡丹亭》,情景交融,不愧是豐台區對傳統戲曲的一次創新和超越。”

  據戲曲文化周相關負責人介紹,文化週期間共有40余場經典劇目上演。除江蘇園的崑曲《牡丹亭》,還有北京園的北京曲劇《黃葉紅樓》,晉中園的晉劇《打金枝》等。戲臺、人物、樓閣、回廊、湖面相得益彰,劇情和園林完美融合,打造了絕佳的“園林版”戲曲演出盛筵。

  在“園博看大戲名家、名劇演出”活動中,更是會集了眾多大家名角,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北京京劇院一團團長王蓉蓉,國家京劇一級演員翟墨、王春燕、高闖、張文鵬、李維銓等,讓觀眾飽覽大師風采,過足了戲癮。

  千名中小學生唱京戲

  走進園博園,隨處可見京劇臉譜的卡通形象,臉譜、祥雲、折扇、頭面等各種戲曲元素渲染出了濃濃的戲曲氛圍。

  在戲曲文化周開幕式上,由北京豐台區17所中小學的2000名學生表演的“千人唱京劇”,場面恢宏壯觀,震撼了現場觀眾。學生的表演唱腔嘹亮、字正腔圓,唸白抑揚頓挫、有板有眼,顯示出紮實的戲曲功底和戲曲文化素養。

  在傳統戲曲面臨多元文化衝擊、戲曲藝術傳承後繼乏人的困境下,豐台區戲曲教育從娃娃抓起,多年來持續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此次組織2000名中小學生共同演繹京劇經典選段,正是豐台區創新推進傳統文化教育普及的一次有益嘗試,為中小學生戲曲普及教育樹起了一面旗幟。

  豐台區教委陳景泉告訴記者,豐台區匯集了眾多的專業院團和戲曲學校,戲曲教育資源豐富。自2008年開展“京劇進課堂”活動以來,豐台區共有50多所中小學開展了戲曲教育,成立京劇社團近60個,有186個節目參加了北京市“國戲杯”比賽,112個項目獲獎。

  “8年戲曲文化的普及熏陶,培養了一批喜歡戲曲、會唱戲曲的小戲迷、小票友。”陳景泉表示,在國家大力倡導傳承傳統文化的背景下,豐台區通過戲曲這部人生“教科書”,讓學生更加熱愛中華傳統文化藝術。

  戲曲文化只有創新才能長久

  如何借鑒文化産業運營模式,傳承、弘揚戲曲文化,做大、做活戲曲市場?

  北京戲曲文化周開幕式上,中國戲曲學院、北京京劇院、豐台區政府等單位發起成立了“戲曲文化發展聯盟”,探索解答上述問題。該聯盟將參與舉辦中國戲曲嘉年華、戲曲文化發展論壇等活動,弘揚戲曲文化。

  豐台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豐台區文促中心黨組書記韓駿偉介紹,戲曲發展聯盟致力於搭建戲曲文化傳承與發展合作平臺,加強國內各地戲曲文化融合交流,激發戲曲文化消費市場活力,加快戲曲文化“走出去”進程。

  中國戲曲學院譚鐵志教授表示,成立戲曲文化發展聯盟,對傳統戲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意義重大。戲曲藝術最重要的就是不斷創新,只有不斷融合創新,與時俱進,傳統戲曲文化才能煥發新的生命力。

  (光明日報北京5月8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 董城)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