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首發“文物身份證”管理體系初見成效
原標題:北京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首發“文物身份證”管理體系初見成效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劉思恩):記者5月9日從北京市文物局召開的新聞發佈會獲悉,北京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首次出爐,“文物身份證”管理體系初見成效。
據介紹,在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北京市于2013年2月啟動了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對全市15463家國有單位進行了調查。
截至2016年4月1日,北京市申報的普查可移動文物6383254件/套,其中珍貴文物439388件/套。北京市申報的普查可移動文物數佔全國的18.93%,珍貴文物數佔全國的22.76%,可移動文物普查總數與珍貴文物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通過此次普查,北京市首次基本摸清了國有可移動文物家底,初步掌握了北京市文博系統和各級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可移動文物的數量和分佈情況,以及文物的本體特徵、基本數據等;一大批有價值的文物得到發現和認定,納入了國家文物保護管理體系,文物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首次在北京市域範圍內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較全面、準確的國有可移動文物數據檔案和大數據庫,進一步健全了文物登錄備案機制和文物保護體系;“文物身份證”管理體系初見成效;非文博單位學習了文物知識,認識了文物,能從文物的角度看待藏品,增強了文物管理與保護的意識,培養了文物保護管理人才隊伍;強化了藏品管理基礎,利用普查成果提升了文物資源服務社會的能力,不斷豐富公眾的文化生活,有效發揮文物在北京市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總體佈局中的積極作用。
據了解,2016年是可移動文物普查的收官之年,北京市將繼續完成剩餘國有文物收藏單位不少於150萬件藏品的信息的採集和登錄工作、全部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的數據採集與上報工作、對平臺已完成的數據進行分析,並完成《北京地區博物館藏品基礎情況調查報告》、《北京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報告》、《北京地區可移動文物名錄》和《可移動文物收藏單位名錄》,不斷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擴大保護範圍,保障文物安全,進而促進文物資源的整合利用,有效發揮文物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佈局中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