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快遞包裝産生400萬噸垃圾 專家吁建立監管機制
原標題:去年快遞包裝産生400萬噸垃圾 專家建議儘快建立監管機制
央廣網北京5月9日消息(編輯丁華艷)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隨著網購日益繁榮,我國的快遞行業以數倍于GDP的增速在發展。一件快遞到手,外包裝的膠帶撕了一層又一層,打開後,裏面不僅有泡沫填充物,還有好幾層報紙,拆掉所有包裝才見到快遞“真身”。圍繞快遞包裝的環保煩惱,也接踵而至。
2015年全國快遞業務了量累計完成206.7億件,相當於去年一年平均每個中國人,收到或寄出了15個快遞,如果按照每個包裝箱0.2公斤估算,會産生包裝垃圾400多萬噸。
在這個基礎上,快遞業務每年都會産生越來越多的包裝垃圾國家郵政局資料顯示,目前快遞領域的包裝主要集中:快遞運單、編織袋、塑膠袋、封套、包裝箱、膠帶以及內部緩衝物這七大類。每年僅包裝快遞用的封箱膠帶就可繞赤道數百圈。
大盒裝小件 過度包裝回收難
大量快遞垃圾與過度包裝不無關係。很多時候商家或者快遞員出於習慣,對不是易碎品的商品也反復包裝捆綁很多次,或者乾脆用大盒子裝小物品,中間用大量廢報紙、填充袋填充。一位顧客給我們展示了她收到的物品,原本只是買的一雙鞋子,但是記者發現光包鞋盒的膠帶就用到了將近2米。
專家解釋,目前在發達國家基本做到了精細化的包裝,根據産品大小選擇合適規模的包裝箱,避免泡沫塑膠的填充物和大量膠帶的使用。這樣産品既不容易摔壞,也能減少包裝垃圾的産生。
大量的包裝物,比如透明膠帶、空氣囊、塑膠袋等,主要原料為聚氯乙烯,作為垃圾埋在土壤裏,可能上百年才能自然分解,焚燒的話,會産生污染物。而環保包裝,成本又很高,而且回收利用的難點也很多。
推廣綠色包裝 源頭監管需建立
快遞包裝的垃圾對環境危害如此之大,但是目前,國家對於快遞運輸中存在的包裝問題並沒有具體規定,而快遞公司如果將普通塑膠産品替換為環保可降解的包裝材料,勢必會增加成本。
為了爭奪用戶,快遞公司也陷入了拼成本的時代。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快遞業每單快件價格繼續下降。行業統計數據顯示,國內每單快件的價格,已從2007年的27.05元下降到2014年的15.21元。2016年一季度,快遞業務平均單價由去年同期的14.7元/件下降為13.4元/件,下降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沒有企業願意使用比普通塑膠産品成本高出不少的環保包裝材料。
如果把綠色可降解的包裝成本攤給消費者,消費者也沒有強烈意願來付出這部分成本。專家建議,如果想徹底解決快遞垃圾的問題,制度上規範應該儘快建立。
如果從國家的層面上來講,先有頂層設計,後續會有相關的企業跟進,行業標準出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