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全國勞模王陽:任時代變遷,學習、堅守與傳承的精神不變

2016-05-10 14:57:01|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邵鵬

  圖片默認標題

  全國勞模、現任航天科工三院111廠數控車間車工班長王陽。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陳濛):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任務,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已連續走過了十餘年的光輝歷程。每一次任務的順利實施和圓滿完成,不僅是中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的證明,同時更是“中國創造”與“中國製造”完美結合的成果。因為它不僅需要高度自主的設計與研發,同時也需要高度精密的製造與安裝。每一次任務的成功,既匯聚了科研人員的智慧,也凝聚著製造工人的心血。全國勞模、現任航天科工三院111廠數控車間車工班長王陽,從1997年起參與“神舟飛船”關鍵部件的生産工作,至今交付的超過6000(套)件産品全部一次交驗成功,從未出現品質問題或延遲交付。高科技時代的當下,被稱作“車工大師”的王陽,仍然秉持著30多年一貫的“學習、堅守與傳承”的精神。

  學習

  王陽1985年從部隊復員時,二十歲出頭,僅有高中學歷,按他自己的説法,他入廠時只想“有個工作”,而成功是因為“遇到好師傅”。

  王陽説:“當年我16歲當的兵,20歲到企業,就想找個好一點的工作,聽父親一句話就進了我們廠,也非常幸運,給我分了一個好師傅,是當時航空航天部的勞模,從傳授技藝來説吧,別的師傅是傳點留點,但我的師傅是毫無保留。剛出徒不久,師傅讓我加工一個軍品零件,當時覺得非常自信,師傅拿著我的産品看了半天,當時就摔地上了。師傅對産品就是精益求精的,對我也是非常苛刻的。這對我幫助還是非常大的。”

  但實際上,除了跟師傅學藝,王陽還利用業餘時間完成了機械加工專業大專班的課程,並運用所學知識在實際工作當中進行創新,在加工國家某戰略型號關鍵重要件殼體時,他建議修改原有工藝規程,使工效提高一倍。近年來,他攻克生産難題26項,實現技術革新29項,33項技術成果被納入工藝規範進行推廣,獲得國家專利3項。在三十年車工生涯中,他摸索總結出具有自己特點的加工操作法,確保了每一項産品加工一次合格率達到百分之百,創造了連續21年無廢品的記錄。

  王陽説:“有句老話叫: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兒。工作中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得翻閱書籍,和別人探討。學無止境,雖然説我工作31年,但是在機械加工行業中永遠都有學不完的知識。”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