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石中英:大學辦學院還是“學院辦大學”

2016-05-10 10:44:19|來源:光明日反|編輯:王瑞芳

  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為全面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一步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快高等教育強國建設步伐,要統籌推動一批高水準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方案制定了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宏偉目標: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21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為實現這些目標,方案還就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任務、改革任務、支持措施和組織實施做了具體規定。

  方案發佈之後,在全國省市自治區、各高等學校産生了極大的影響,被認為吹響了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衝鋒號。剛剛出臺的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進一步把“兩個一流”建設納入到教育現代化重大工程系列當中。在這兩個政策文件的指引下,各地、各高校也正在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十三五規劃的制定,進一步研究本地區本單位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師生活力、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具體措施。然而,從已經出臺的一些區域性和部分高校的政策文件看,校院關係的調整與改革尚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校院關係影響了整個大學的辦學活力

  校院關係,指的是大學管理層與學院一級教學科研單位之間的組織關係。目前這個關係的現狀是什麼?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是大學辦學院,而非學院辦大學。展開一點説,在校院關係上,學校一級處於支配的、主導的和強勢的地位,學院一級處於依附的、被支配的和弱勢的地位。這種關係不僅體現在學院領導班子的配備上,而且還體現在學院的專業設置、招生、人事招聘、職稱晉陞、課程與教學管理、科研組織、社會服務、國際交流與合作、資源配置等很多方面。

  可以説,在大學內部的校院關係中,學院一級的自主權是非常小的。這一方面反映了目前高等教育法賦予大學辦學自主權本身的落實不到位,很多自主權也不在大學手裏;另一方面與長期以來形成的大學內部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也有著直接的關係。眾所週知,大學和學院處於不同的行政序列,大學一般是廳局級,少數“985大學”是副部級,實體性二級學院都是處級,與大學的職能部處在一個行政級別。大學對學院的管理基本上參照政府部門上級對下級的管理方式,各學院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交流與合作等領域的學科特性很少或很難被考慮,“標準化”“一刀切”“齊步走”的現象比較突出。

  這種大學與學院的關係模式,極大地制約了學院改革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影響了整個大學的辦學活力。

  從實際情況來説,學科建立在學院的平臺上,學院是學科建設的主體,從而也是人才培養的主體、科學研究的主體、社會服務的主體、文化傳承的主體以及國際交流與合作的主體。以人才培養為例,各個學科對人才的素質要求是不一樣的,適合學工的與適合學理的不同,適合學人文學科的與適合學社會科學的要求也不同。從這個角度來説,什麼樣的學生最具發展潛能,應當是各個學院的教授們説了算,學院在招生工作中應該具有主導性的話語權。但現在的情況不是這樣,大學招生是大學的招生辦説了算,是招生辦統一制定招生政策、統一進行招生宣傳、統一組織錄取。招生結束後,招辦將錄取的名單交給學院,招生工作就算結束。招辦在分析招生品質時,主要就是從各專業招收新生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其歷史變化來看,對於各專業特殊的素質要求不做太多分析。

  與人才培養領域的情況類似,其他工作領域的校院關係也差不多,作為大學層面具體執行部門的大學各職能部處在工作中的行政主導非常強,不願意或不能夠深入地了解、考慮院係工作的特殊性、多樣性和具體情況,導致各項工作中的專業性比較薄弱。這就導致了大學及其職能部處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擔綱主要的角色,開會、調研、做規劃、發文件、定指標、進行監督和評價等,忙得不亦樂乎。學院層面在大學的各項改革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未能得到切實的尊重與發揮,很多時候反而成了改革和發展的客體,擔當執行、配合、服從、接受評價等角色。作為這樣一種角色,學院在大學諸多改革中的自主權和話語權比較低,多數時候都是被當作改革的對象,對大學改革本身有一種恐懼感、疲勞感甚至厭惡感。在這種情形下,要想煥發出大學的活力,全面提升教學、科研、服務、文化傳承及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的品質,是非常困難的。借用兩個時髦的詞語,儘管近些年來我國高等學校的改革層出不窮,但是學院師生們的實際“尊嚴感”與“獲得感”並不明顯。

  完善現代大學治理必須調整校院關係

  基於上述分析,我認為要建設好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必須借鑒國際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經驗,花大力氣調整我國大學校院兩級的關係,進一步強化學院在大學改革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牢固樹立大學層面含職能部處層面的工作全心全意為學院改革和發展服務的思想,為切實實現“學院辦大學”的理念創造積極條件。這是影響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的關鍵環節,也是建立和完善現代大學內部治理體系的關鍵環節,應當在“十三五”期間認真研究和積極探索。實際上,早在2011年,國家教育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出臺的“國家試點學院”改革方案中,就已經有了這方面的思想,倡導參與試點學院改革高校以學院為主體,以人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建立人才培養改革實驗區。遺憾的是,這項改革方案在後來的幾年中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得到很好地貫徹執行。為切實推進這種大學內部校院關係的調整與重構,建議:

  第一,重啟高等教育去行政化改革,先行去除大學內部的行政級別,不再使學院在行政上從屬於大學層面,重新確立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的主體地位;

  第二,作為一種高校內部去行政化的替代性安排,學校職能部處管理系列崗位全面落實職級制,建立學院管理層崗位責任制,實行崗位津貼制,試點全職院長制度;

  第三,切實轉變學校內部管理方式,合併工作性質相同或相近的管理部門,進一步轉變管理理念和方式,加大對大學部處機關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切實提高他們工作中的專業化、國際化和信息化水準,強化和提升服務學院工作的職能;

  第四,將政府已經下放給大學的自主權進一步下放給學院,防止和解決中間截留的問題,在招生、專業設置、人才聘用、職稱晉陞、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流與合作等領域進一步擴大學院的自主權;

  第五,完善學院內部治理體系,加強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學術委員會、二級教代會、院係學生會、第三方諮詢或評價等制度建設,確保已經下放的各項自主權能夠規範、公正、有效和陽光地運行,切實增強學院辦學活力。

  總的來説,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是一項光榮而又艱巨的歷史性任務。在完成這一任務的歷史進程中,必須不斷地調整大學外部和內部的關係,尤其是大學內部的校院關係,充分發揮學院在大學發展、學科建設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學院辦大學的理想。畢竟,沒有一流的學院,就難有一流的大學。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