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網絡媒體走轉改】一條感謝短信牽出的和諧醫患故事

2016-05-11 15:54:54|來源:新華網|編輯:杜軍帥

  新華網南京5月10日電(戚軒瑜 丁競競)“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説,沒有你們可能就沒有我的今天。是您在我病情多變情緒低落時經常和我交流,為我鼓勁加油,以您超強的親和力讓我增添了無盡的力量,始終以較好的心態與病魔抗爭……謝謝!您的忘年交朋友和病員。”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心內科的錢煒春醫生收到了這樣一條短信。看完這條短信,錢煒春感到一絲暖意,他可能不知道,從死亡線上走了一遭的老王,整個治療過程中,幾次感動得掉了眼淚。

  發出這條短信的,是南京66歲的退休市民老王,在南醫大附屬南京醫院經歷了80多天的搶救和治療,如今已經出院。此前,他和不少人一樣,對醫生有著刻板印象:3分鐘的問診,惜字如金;全套的大檢查,按部就班。然而,這次診治完全顛覆了他以往對醫生的印象。他要告訴周圍的人:好醫生就在我們身邊,請相信你的醫生!

  老王從去年10月份開始感覺左胸部不舒服,平時吃藥控制,今年1月17日晚,突然感到極度胸悶,大汗淋漓,由120送往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經心內科綠色通道,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當時正是淩晨3點左右。局部麻醉狀態下的老王,當時並不清楚自己的情況多麼凶險。

  手術過程中,醫生時不時與老王講話並鼓勁,他在手術臺上並不覺得害怕。後來,老王才了解到,自己是“急性廣泛性心肌梗死,房顫,高血壓3級(極高危)”,死亡率極高。生死一線間,絲毫沒有讓老王感覺到曾身處險境。術後的23天,老王住在CCU(心內科重症監護病房),其間兩次收到“病危通知書”。CCU的病患時常出現危像,他親身感受到了,醫護對突發情況的處理遊刃有餘。這23天讓他深信,他們有能力治療好自己的病情。

  暫時脫離觀察期後,老王轉到了普通病房,接手他的治療工作的正是錢煒春醫生。錢煒春醫生畢業于南京醫科大學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這是他工作的第6個年頭。

  “我第一眼看他挺年輕,心裏還有點不放心。但他詳細地向我了解病情,並分析給我聽,讓我覺得他技術過硬。和我溝通也很耐心,鼓勵我,讓我願意去配合他進行治療。”老王説道。其實這個時候,老王已經連續8天出現大量原因不明的胸腔積液,每天雙側肺部引流出來的積液可達到1000毫升。與老王第一次床邊接觸後,錢煒春帶著一腦子的疑問和可能性推測,一邊查閱大量資料和病例報導,一邊連續分析胸水檢驗結果和各項檢測指標。在周陵主任的指導下,治療組多次進行“疑難病例討論”,期間維持經典治療方案,逐一排除“結核” 、“腫瘤”等常見原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老王不僅胸腔積液的問題沒有解決,雙下肢還開始出現水腫。

  那些日子,一向樂觀開朗的老王感到了沮喪,但錢煒春醫生經常與他交流病情進展,給了他莫大的鼓勵。治療組的積極探求和關心,深深地感染了老王,他堅定地相信醫生,繼續積極配合治療,他覺得這些精神上的支持也對他病情的好轉起到了重要作用。“雖然原因不明,但錢煒春醫生他們很沉著冷靜,幾種可能都分析給我聽,讓我明確地知道下面要做什麼。讓我覺得有依靠,我們像是在並肩作戰!”一次錢醫生來到老王的床前,將最新的檢查結果分析給他聽之後,握著拳頭鼓勵老王:“老王,要有信心,我們能夠找到原因,你要加油,爭取健康出院。”

  “錢醫生走後,我一個60多歲的人忍不住感動得流了眼淚,感覺他就像我的家人一樣。我徹底顛覆了以往對醫生的印象!”老王激動地説。

  基於老王的病情進展和持續的檢查分析,治療組果斷地認為老王可能是臨床罕見的“心肌梗死後綜合徵”,調整治療方案。“心肌梗死後綜合徵”,即Dressler綜合徵,于1956年由Dressler首次報告,主要表現心肌梗死後出現一系列綜合徵。隨著溶栓、冠脈介入等再灌注治療的開展,壞死心肌面積的減少,目前臨床鮮見。

  果然,調整治療方案後4天左右,老王的雙腿水腫迅速消失,頑固性胸腔積液也逐漸消失。老王對治療組豎起了大拇指,“是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漫長的治療過程,使得老王和錢煒春及治療組積累了深厚的友誼。

  老王出院回到家後的第二天,收到了錢煒春醫生的隨訪電話,詢問回家後的情況,以及再次囑咐他飲食起居的注意事項。放下電話,老王再也忍不住內心的感激之情,於是他編輯了文章開頭的這條信息。

  老王千言萬語也表達不盡內心的感激,錢煒春則説:“我們心內科的醫生都是這樣的,比我做的好的醫生多得是。”走進心內科幾個病區的醫生辦公室,患者表達感謝的牌匾和錦旗挂滿了墻壁,仿佛在向人們訴説:這才是醫患情深的真相。

  我國著名醫患溝通學專家、南京醫科大學王錦帆教授指出,這幾年,多數有就醫體驗的患者對醫院和醫生的醫療服務評價在明顯趨好,這是許多學者客觀研究的結論。但是,對個別惡性醫患糾紛事件的過度渲染,使社會産生醫患關係持續緊張的錯覺,也困擾了不少醫生甚至醫學生。無數事實證明,只要醫護人員在工作中用心用技、德術並舉,積極應對每一個患者及親屬,與患者建立起彼此信任的關係,醫患關係必然改善,甚至猶如親人。當然,提高醫療服務品質並不是那麼簡單,醫患溝通也不是對每個患者都能立竿見影,但是,這是現代醫學的必由之路,每個醫護人員能做到的就是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

  “健康中國”是“十三五”規劃的一個重要目標,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其中包括一系列深層次的體制機制保障,以及對一些深層次矛盾的解決方案。毫無疑問,醫患關係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和諧醫患離不開雙方的共同發揮作用。將心比心,以人為本,合理分配醫療資源,優化醫療流程,改善醫療服務,加強醫患溝通,才能共同推進醫療環境的和諧化、人性化和法制化。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