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被停職暴露巴西的憲政脆弱
巴西參議院12日通過議案,女總統羅塞夫被停職180天。這期間她將接受全面調查,她有可能在未來復職,但也有可能被徹底罷黜。
羅塞夫遭到的最大指控是她偽造國家財政數據,掩蓋經濟下滑的事實,這些幫助她贏得了2014年的競選連任。羅塞夫拒絕這一指控,認為她對國家經濟狀況的解釋與前幾任總統的做法沒有不同,大家都是那樣做的。
羅塞夫與其恩師盧拉都在執政期間擴大社會福利,贏得了窮人的擁護。但隨著全球經濟衰退,能源和資源價格大跌,巴西經濟遭重創,財政枯竭,高福利難以為繼,各種矛盾趨於尖銳,支持羅塞夫的執政聯盟瓦解,巴西政治重新洗牌,釀成了憲政層面的危機。
然而巴西政壇的縱橫捭闔並非這個國家有絕對權威的遊戲,憲法規則遭到不同解釋。羅塞夫所在的勞工黨指責國家在發生“政變”,這一指責在巴西社會中得到相當程度的響應,11日有大量羅塞夫支持者涌到國會前抗議,全國多個地方出現有組織的示威,封鎖了一些幹道的交通,國家政治危機存在演變成社會混亂的可能性。
巴西是全球自然條件最得天獨厚的國家之一,國土面積同中國差不多,全境土地肥沃,森林密布,礦産應有盡有。然而巴西長期是資源輸出國,工業化不全面,勞動者的積極性不夠高。然而面對全球化競爭,巴西自我調整的市場杠桿不足,政治杠桿則極其微弱。所有政黨都以爭奪選票為頭號奮鬥目標,它們只能對民眾許諾缺少生産支撐的福利,而無力推動社會進行深刻改革。
這個國家正在發生的事情究竟是不是一場反腐敗及法治建設的風暴,社會的看法嚴重撕裂,很多人懷疑它是新一輪變本加厲的政治鬥爭。羅塞夫被停職後,國家的一切問題猶在,目前尚看不到解決它們的進程有開啟的任何跡象,而巴西政治衝突又因此上升到“動輒”彈劾總統的最高級別,各政黨為公眾利益開展妥協的空間被大大壓縮。
巴西的情況告訴我們,西式民主需要有文化傳統對民主規則信仰的強大支撐,否則民主的過程就可能充滿動蕩。此外在現代條件下,這種制度需要豐富物質資源的支持,它在國家順境時更容易順利,而在國家陷入逆境時卻難以有效動員民眾,組織社會為克服困難做出不同尋常的付出努力。這種制度有強烈的可以同甘而不可共苦傾向。
在施行西式政治制度的國家裏,巴西的綜合發展水準處於中上等。然而這個國家的政治運行一直沒有實現理想的平穩,國家的發展時有坎坷,有過政變和軍政府,長期受中等收入陷阱的困擾,貧富分化十分嚴重,中産階級隊伍難以鞏固。
2015年的巴西GDP是負增長,今年的情況有更糟趨勢,各派政治力量對此實際上都束手無策,證明對方比自己更加無能、腐敗成為大家的生存之道。這種一團糟的政治局面讓人們對巴西的未來多了一些悲觀。
然而物産豐富、氣候宜人的巴西是個既餓不死人、又凍不死人的國家。該國作為金磚國家需要多長時間恢復增長的活力不好説,但它“差不到哪去”卻很有可能。巴西本土一百多年沒有過戰爭,也未出現過大饑荒,它敢於“瞎折騰”,各種原因和奧秘恐怕也不是人口擁擠、社會競爭極為激烈的東方社會能完全理解的。
巴西及其他拉美國家是不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一直是個熱門話題。但比較共同的看法是,極大的貧富差距、資源依賴型經濟和易於滿足的民族天性,使得在此生長的西方政治體系出現嚴重變形。文化傳統和政治及社會發展到底是什麼樣的內在聯繫,這看來的確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