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這個問題極為重要也十分緊迫
俗話説:“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握著公權,佔著位子,卻無所作為。現實中, 這種“為官不為” 的幹部,不僅引起廣大群眾的不滿,也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重視。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指出:“這個問題極為重要,現在看來也十分緊迫。” 習近平還強調:“受成長經歷、社會環境、政治生態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當前幹部隊伍也存在種種複雜情況,一個突出問題是部分幹部思想困惑增多、積極性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為官不為’。對這個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把情況搞清楚,把癥結分析透,把對策想明白,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圖為:2016年1月18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開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一、把情況搞清楚
摸清情況,找準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毛澤東指出:“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共産黨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們所犯的錯誤,研究其發生的原因,都是由於我們離開了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主觀地決定自己的工作方針。這一點,應當引為全體同志的教訓。”摸清楚幹部“為官不為”的具體情況,是有效解決這個難題的前提。習近平指出:“綜合各方面反映,當前‘為官不為’主要有3種情況: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為’,二是動力不足而‘不想為’,三是擔當不足而‘不敢為’。”
“不能為”是能力問題。這類幹部是因無能力而不知“為什麼”、不知“怎樣為”或因本領恐慌“不敢為”。一是根本不知道做什麼。除非上級交代得十分清楚的事情之外,這部分幹部就不知道再做什麼了,上級沒有交代時就在等著,好像算盤珠子一樣,上級撥一下就動一下,不撥則不動。二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如老虎吃天不知從何處下嘴。一些幹部不學無術或學習不積極不認真,對發展新階段認識不到位,對新常態缺乏正確認識,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無能為力、束手無策成為常態。三是明知自己本領不行做不成事,不做事還能濫竽充數,真做事了反而馬腳立現。所以選擇“不為”做南郭先生。四是因本領不佳而害怕做錯事做砸事,缺乏“為”的自信,所以不為。
“不想為”是動力問題。一是沒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缺少精神動力,是“缺鈣”型幹部,所以不想為。這類幹部工作缺乏熱情和激情。這類幹部“在崗卻不在狀態,在位卻不在謀事”,既虛度自己年華,又貽誤黨和人民事業。二是安於現狀,缺少進取精神,是安逸型幹部,所以不想為。在工作中不求“過得硬”,但求“過得去”,缺乏創新意識、進取意識,甘居中游。“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三是怕苦怕累,缺少奮鬥精神,是享樂型幹部,所以不想為。這類幹部工作缺乏主動性,習慣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混日子,熬年頭,寄希望於按資排輩、組織照顧。四是奉行中庸主義,想做“老好人”,想靠人脈取勝,怕作為了得罪人,所以不想為。這類幹部工作上躲躲閃閃,不推不動,甚至推而不動,總強調客觀因素,不盡主觀努力,有問題左躲右閃,遇矛盾上推下卸,對基層需求無動於衷,對群眾疾苦麻木不仁。五是怕“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想“韜光養晦”,所以不想為。這類幹部擺作風漂浮、光説不練,只有“唱功”,沒有“做功”,照搬照套,不求實效,以會議貫徹上級會議部署,以文件落實上級文件精神,會議講空話講套話,調研走形式湊天數。六是怕做事出問題,影響以前已經取得的“政績”,所以不想為。這類幹部想靠“吃老本”贏得機會再上位。
“不敢為”是擔當問題。這類幹部缺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為國情懷,缺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報國之志,缺少“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責任擔當。一些幹部改革時代不敢衝,創新時代不敢進,缺乏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的勇氣,擔心冒風險、得罪人,把不出錯作為準則,遇到困難不是迎難而上,而是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有的幹部怕“惹事”,信奉“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有的幹部怕“出事”,搞所謂“穩定就是搞定,擺平就是水準,沒事就是本事,妥協就是和諧”。有的同志怕“樹敵”,息事寧人,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義,面對大是大非態度曖昧,對錯誤思潮聽之任之,尤其對那些會告狀的惡人、會辦事的能人、有交情的自己人,無原則遷就,無底線退讓。所有這些現象,説到底都是缺乏擔當精神,缺乏政治擔當、責任擔當、事業擔當。
“為官不為”是個人主義、自由主義、享樂主義、機會主義、好人主義等在作祟,歸根結底還是宗旨意識、黨性觀念、進取精神退化,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軌,不但損害人民群眾利益,而且還敗壞黨和政府形象。庸政懶政同樣是腐敗。李克強指出:“身在崗位不作為,拿著俸祿不幹事,庸政懶政怠政,也是一種腐敗。”擔當對領導幹部來説是一種責任、一種境界、一種能力。
圖為: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
二、把癥結分析透
分析原因,找出癥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為官不為”作為老問題,當前又出情況。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傳統原因,也有現代原因;既有環境因素,也有幹部個人因素。習近平指出:“除了一些幹部自身素質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外,也有我們工作上的原因,還有社會上種種複雜因素的影響。”
一是幹部個人因素。部分幹部理想信念缺失,黨性意識滑坡,責任意識下降。某些黨員幹部覺得“理想太遠,生活太近”,理想的激勵作用下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信念動搖。表現在工作上,對個人名利看得重,將社會利益看得輕,熱衷於工作內外對物質財富的追索,對群眾關心的問題和民生問題總是不感興趣。在市場經濟中,某些黨員幹部宗旨意識淡薄,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衝突時,重私利,輕大義,忘記了作為一名領導幹部所應承載的責任與使命。部分幹部為官動機不純。我國有著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歷史,權力本位的官場思想一直在腐蝕著、侵害著一些幹部的價值觀念。在主觀上,一些幹部在當官和用權問題上沒有樹立正確的公僕意識。有的甚至認為,當官就是要撈好處。在黨中央大力度反腐重壓之下,有些想貪的幹部工作積極性倍受打擊,失去了工作動力;有些幹部産生了只要不吃不拿、不違法亂紀,不幹事也沒事的“不作為”思想。部分幹部能力跟不上新的形勢。他們因循守舊,再學習能力較弱,在社會的快速變化面前不能迅速調整自己,難以跟上時一代發展的步伐,從而陷入了“本領恐慌”。對於許多問題缺乏預見性,不能做到有備無患;面對新問題缺乏信心,不敢幹、不敢闖,凡事等上級指示,看同級,推下級,處處落後且心安理得。
二是體制機制因素。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社會轉軌的關鍵時期。目前就總體而言,中央對黨的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化建設等諸多領域的頂層設計、改革思路十分明確,各類政策也相繼出臺。但對地方或部門而言,部分領域仍然處於舊體制向新體制轉換時期,舊體制沒有完全廢除,新體制尚未完全建立起來,在體制機制和規劃政策上,許多領域還處於“真空”“斷檔”狀態,致使一些幹部思想上迷茫,行動上缺少遵循。習近平指出:“從我們工作來看,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單位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措施不夠完善,政策尺度把握不夠準確,方式方法有些簡單生硬,對幹部教育引導不夠及時到位,在思想、理念、作風、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操作上,一些地方和單位還沒有按照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新要求進行調整,或者還沒有調整到位,出現了不適應的狀態。”
三是社會上種種複雜因素。近年來,在黨中央及各級黨委、紀委的高壓反腐態勢下,黨風政風為之一清,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不斷高漲。但同時必須看到,每當有“大老虎”落馬或惡性負面事件時,部分新聞媒體為吸引眼球,特意高度聚焦,過度解讀,有的甚至惡意炒作,故意引導網民推波助瀾,不僅引起公眾的誤讀,也增加了幹部的困惑。習近平指出:“從社會因素來看,主要是負面輿論和惡意炒作使一些幹部模糊了視線、增加了困惑。” 新聞媒體必須具備政治意識和社會擔當,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為幹部幹事創業營造良好氛圍。習近平在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習近平強調:“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社會上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總在找機會利用一些問題激化或放大“官民”矛盾,讓不少幹部處於“驚弓之鳥”的狀態,他們也在“不敢為”之列。
圖為:2014年10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三、把對策想明白
當前,“為官不為”的消極影響和危害逐漸顯現,成為全黨、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各級黨委應高度重視幹部“為官不為”問題,將其列入重要日程,堅持多措並舉,標本兼治,從思想上、制度上、組織上、輿論上採取有力措施,切實把這一問題解決好。習近平指出:“各級黨委就要不等不拖、辯證施策,爭取儘快扭轉。”
對動力不足的問題,要加強黨性教育。切實解決一些幹部思想上的“貧血”、精神上的“缺鈣”以及行動上的“乏力”。習近平指出:“黨性是黨員幹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 首先,要堅定幹部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個國家、民族和政黨團結奮鬥的精神旗幟,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習近平強調:“理想信念就是共産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其次,要教育幹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習近平指出:“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幹部要時刻銘記自己的公僕身份,使用權力為民辦事。
對能力不足的問題,要加強學習教育,對不可教或不讓教的幹部要立即請他們讓位。解決“本領恐慌”、信心不足、膽氣不足問題,就要加強業務素質教育,提高再學習的能力和主動性。通過強化業務知識培訓、加強業務經驗交流等提高幹部的執政能力。尤其要加強新科技知識的普及教育,如雲計算、大數據等基本理論的學習。要鼓勵幹部主動學習、自主學習,通過職務調整、晉陞等引導幹部邊幹邊學、幹中學、學中乾。習近平指出:“要加強對幹部的教育培訓,針對幹部的知識空白、經驗盲區、能力弱項,開展精準化的理論培訓、政策培訓、科技培訓、管理培訓、法規培訓,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從而增加興奮點、消除困惑點,增強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信心和能力。”
對不敢擔當問題,在加強教育的同時還要完善激勵機制。一是強化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教育,使幹部具有強烈為國為民情懷。二是將“為官不為”現象與幹部考核選拔任用機制相結合。把“敢於擔當”標準貫穿于選撥幹部的民主推薦、考察、討論決定、任職任用的全流程。讓 “為官不為”者不僅做不了“官”,而且更不會被提拔。三是拓展職級晉陞通道,健全職務職級並行制度。打破職務與級別的對應關係,職級與工資待遇掛鉤,拓展幹部職業發展通道,調動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四是建立健全穩定靈活的薪酬激勵機制。優化工資結構,著力解決幹好幹壞、幹多幹少一個樣的大鍋飯現象,探索建立以實績考核為基礎的彈性工資制,適度拉開薪酬距離。同時,提高薪酬激勵的靈活性、時效性,獎懲結合,使薪酬最大限度地反映幹部的實績。習近平指出:“對幹部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讓廣大幹部安心、安身、安業,推動廣大幹部心情舒暢、充滿信心,積極作為、敢於擔當。”
“為官避事平生恥”,對於黨的幹部來説,“避事”不幹事,“躲事”不問事,在其位不謀其政、任其職不盡其責,當是最大恥辱。“克勤於邦,克儉于家”才是幹部應有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