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師生戀背後的真相並不美麗

2016-05-12 15:57:13|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王瑞芳

  因為一場“師生戀”中的感情糾葛,河北大學工商學院的一名女學生選擇了割腕自殺。事發後,曾經與她戀愛的教師袁立鶴很快被學校開除,這位女生至今仍在醫院接受搶救,命懸一線。

  社會對“師生戀”總有一種不切實際的美好想像,許多文學家曾為此寫下可歌可泣的愛情篇章。在青春躁動的年代裏,也有不少學生暗自對老師懷有特別情愫。然而,在河北大學這場悲劇背後,絕不是什麼“淒美的愛情故事”。這件事用鮮血告訴了我們:“師生戀”註定是一種不公平、不正常的“畸戀”。教育界早就有了堅決反對“師生戀”的共識,此次河北大學將涉事教師開除,也正是基於這種共識。

  “師生戀”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雙方的不平等性。在學校裏,教師對學生而言既是傳道授業者,也是監護管理者,這兩重關係,使得教師在社會地位、決定權和話語權上都佔絕對優勢。因為這種優勢的存在,學生對老師的感情,往往是以對老師的崇拜為基礎,老師對學生的感情,則往往帶有一種施恩的色彩,兩者關係天然地不平等。

  在普通師生關係中,學生對老師有崇敬、感恩之心。可一旦到了愛情領域,平等就成了維持感情健康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因為不平等的存在,學生一方就可能是潛在的受害者,兩人感情不生變則已,一旦生變,學生承受的壓力必然遠遠高於教師。

  有人或許會説,只要兩人感情不破裂,“師生戀”不就沒什麼不好嗎?但“師生戀”中的不平等性,恰恰會導致兩人之間的感情難以持久。在一場“師生戀”的初始階段,教師一方的翩翩風度與淵博學識,或許會讓學生崇拜,學生的迷戀也可能讓教師飄飄然。但是,這種崇拜或飄飄然的感情,很容易因為被親密接觸後的“祛魅”擊碎,也難以抵擋時間和厭倦感造成的侵蝕。

  總有人拿個別文化名人“師生戀”成功的例子為這種關係辯護,然而,只要拿過去幾年師生戀關係破裂的新聞數量,和這些成功例子的數量相比,就不難發現“師生戀”以悲劇收場才是常態。二人真心相愛,修成正果,只是可遇不可求的小概率事件。

  前文所述的“師生戀”,尚且是雙方自願的真實戀情。更可怕的是,還有許多罪惡之事,在“師生戀”的掩護下發生。2010年,安徽省一名教師在強姦一名女學生後,就舉出“戀愛”的藉口為自己辯護;2012年,發生在雲南的一起性侵案中,犯案教師更是打著“戀愛”的幌子對多名學生侵害。筆者並不是要否定師生之間存在真愛的可能性,但是,一個教師如果真的和自己的學生彼此相愛,可以等到學生畢業後再開始交往,也可以乾脆辭職,但只要他和對方依然是師生關係,他就必須恪守師規,不可越雷池半步。

  遺憾的是,在教師隊伍中,依然有不願恪守師規的人,與自己的學生糾纏不清;在學生群體裏,也不乏疏于警惕者,對師生戀抱有錯誤憧憬;社會上更是有許多不了解“師生戀”真相的人,以“戀愛自由”為名,為“師生戀”辯護,無視其中問題,將這種學生自殺的慘劇簡單歸因為“個人感情問題”,認為社會與學校不應插手。“師生戀”背後並不美麗的真相,必須得到澄清。(楊鑫宇)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