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人民日報:缺像《太陽的後裔》塑造國家形象的電視劇

2016-05-13 11:04:14|來源:人民網|編輯:趙妍

  原標題:用心塑造國家形象(文藝觀察·關注電視劇生産 )

  用心塑造國家形象(文藝觀察·關注電視劇生産 )

  漫畫(徐鵬飛)

  如何擅用、巧用電視劇藝術規律,正面塑造出深入人心、打動人心的國家形象,是文藝工作者需加強的功課

  韓劇《太陽的後裔》前段時間在中韓兩國取得較高關注度,該劇一改韓劇流行的“灰姑娘”和“穿越”等套路,而以特種兵、醫生以及維和行動為主要元素,被網友稱為韓國最佳徵兵廣告和韓國國家形象片。積極塑造國家形象同樣是美國、英國等影視大國的文化戰略:前者多通過美劇扮演救世英雄,後者則擅長通過英劇傳導古典風範。

  反觀我們的國産電視劇,能代表中國當代形象向外輸出的優秀作品仍然不多。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和新世紀初,我們曾輸出過《西遊記》《三國演義》《康熙王朝》等古裝精品劇,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的文化形象加了分。如今,雖有《甄嬛傳》和《羋月傳》等古裝劇登陸美國付費主流視頻網站,但文化表達的縱深度有限。諜戰懸疑劇在國內市場盛極一時,涌現出《暗算》《潛伏》《黎明之前》等優秀作品,但是很難説這類題材可以代表我們的國家形象,原因是這類劇多表現的是歷史的複雜性,對於正面樹立當代中國形象並無明顯助益。也有令人高興的現象,《媳婦的美好時代》等電視劇在非洲一些國家熱播,成了那裏的人民了解當代中國的窗口,但在西方國家還難以登堂入室。

  而美劇裏的“中國形象”卻比比皆是,褒貶不一。比如《緋聞女孩》中被女主角布萊爾拉攏的中國女孩成績好、多才多藝,黑長直髮、大眼鏡框,是典型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人形象;《絕望的主婦》中的女傭小梅則被要求當代孕媽媽;《老友記》中的主角們喜歡叫中國外賣“木須肉”,中國菜在這裡成為廉價的代名詞。可以説,當我們電視劇中的國家形象塑造不夠、輸出不夠時,結果很可能就是被他人誤解,甚至是被惡意地揶揄。

  而現實中的當代中國是積極作為的大國形象: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廣闊的社會現實生活為影視創作提供了很多素材,比如中國是全世界為聯合國維和行動做出重大貢獻的國家之一,但此類題材在影視作品中難覓蹤影——佔據傳統的電視螢幕乃至方興未艾的視頻網站的,多為古裝劇、家庭倫理劇、諜戰懸疑劇,它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我國電視劇産業的類型化發展,缺少積極塑造國家正面形象的優秀作品也是客觀事實,這與快速發展中的中國社會現實不相匹配。

  當然,我們不是沒有積極塑造國家形象的電視劇作品,但是這些作品的觀賞性、趣味性和代入感仍需提升。有的作品花了很多心思,投入很大資金,但創作層面的基本問題沒有解決好,也降低了作品的影響力。如何擅用、巧用電視劇藝術規律,正面塑造出深入人心、打動人心的國家形象,是諸多電視劇從業者需要加強的功課。

  正面塑造國家形象、反映時代最強音的電視劇作品越來越多、越來越有影響力時,不僅可以讓世界更好地了解當代中國,還可以通過這一雅俗兼具的文藝樣式凝聚人心,締造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