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網絡空間威脅重重 中國互聯網管控絕不會“自廢武功”

2016-05-13 16:02:4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邵鵬

  國際在線報道:1994年4月,互聯網正式進入中國。此前的1993年9月,美國克林頓政府推出了“國家信息基礎結構行動計劃”,在這份計劃中,除了提出構建美國信息高速公路的宏偉目標,還有一個不太為人注意的內容,就是明確宣稱,“要開闢一個戰場,目標是確保西方價值觀的支配地位”。由此看來,早在互聯網興起之初,西方國家就已經有人敏銳地發現,在對其他國家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和推行“民主化”方面,互聯網可以發揮巨大作用。

  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中國成為西方國家一些人想扳倒的下一個目標。此時中國全面接入互聯網,也讓他們看到了機會。2000年1月,時任美國國務卿發表年度外交政策演講稱,中國要參與全球競爭,就不可能拒絕互聯網,這是美國的機會。中國將隨著信息流通變得更加開放民主,美國要利用互聯網,把美國的價值觀送到中國。總之,“有了互聯網,對付中國就有了辦法”。2005年5月,美國《紐約時報》發表專欄作家、前任中國記者紀思道的文章稱,“以往面對不同對手百戰百勝的中國共産黨人,這次遇到了真正對手——互聯網”。文章大膽預測,在與互聯網的戰鬥中,中共最終會成為失敗者。

  然而,這些預期遲遲未能兌現。失望之餘,一些人把原因歸咎於“中國的網絡審查”。2005年2月,時任美國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副主席巴特羅姆針對中國網絡審查表示,“目前的情況讓人擔心,最終很可能是中國改變了網絡,而不是網絡改變了中國”。美國前國務卿、現任總統候選人在2010年、2011年兩次發表關於互聯網自由演講,對中國互聯網管控措施進行無端職責。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從2011年開始,每年發佈全球《互聯網自由度報告》,每次都給中國網絡管控“差評”:2011年將中國網絡自由度列為全球倒數第四,2015年就成了倒數第一。一時間,在西方主流媒體上,各種批評抹黑聲音更是不絕於耳,形成了巨大的輿論攻勢。

  那麼,中國對互聯網到底該不該管?該怎麼管?其實,答案很明確。面對網絡空間的重重威脅,中國政府絕不可能在互聯網管控的問題上“自廢武功”。至於該怎麼管,每個國家有自身的國情和文化歷史傳統,在遵循法治原則和參考其他國家通行做法的基礎上,每個國家也都有選擇適合自己的管控方式的權利。

  互聯網進入中國,對中國社會發展和進步産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大多數國人也都享受到信息社會帶來的無限機遇和便利。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説,這顯然不是他們想看到的結果。於是,在某些國家個別政客和組織的默許、縱容甚至大肆資助下,境外各種反華勢力把互聯網當成了對中國進行顛覆滲透、分化瓦解的主戰場。幾年前就曾有專家統計,中國境外建立的專門針對中國的反華網站數量近2000個,其中“法輪功”網站300余個,“藏獨”網站200余個。有美國學者研究發現,在“9•11”事件前,全球只有三四個“疆獨”網站,到2003年就增加到25個,2009年則達到50余個。2012年,法國社會科學基金會“阿特拉斯電子離散族群”數據庫列舉了全球139個“疆獨”網站情況,其中大多位於美國(40個)、土耳其(25個)、法國(16個)、日本(15個)等國。

  這些網站的“能量”還真不容小覷!1999年4月25日,“法輪功”分子利用境外網站煽動1萬餘人在中南海非法聚集;2008年,境外“藏獨”勢力利用互聯網組織串聯,破壞奧運聖火傳遞;2011年,敵對勢力在境外網站發起中國版“茉莉花革命”,煽動在國內各大城市非法聚集;境外“疆獨”勢力近年在互聯網上大量發佈暴恐音視頻,傳播宗教極端思想,煽動開展暴恐襲擊。近年來,新疆反恐形勢日益嚴峻,暴恐襲擊向內地外溢,境外“疆獨”網站的策劃煽動難逃罪責。隨著社交網站的興起,境內外敵對勢力開始轉移陣地,在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網絡開設賬號,繼續從事各種煽動顛覆、暴力恐怖活動。如果不對這些行為進行有效管控,國家安全、社會和諧穩定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都將會受到嚴重威脅。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不會容許這種事情發生。

  早在2010年,英國《金融時報》就曾援引開放網絡促進會ONI的資料報道稱,全球共有40多個國家在網絡上設置了某種壁壘。即使在那些尚未利用電子手段管控互聯網的國家,也開始加大執法力度,要求互聯網公司提高自我審查的水準。實際上,很多表面上對“網絡審查”持否定態度的西方國家,對互聯網也並非放任不管。

  德國是西方國家中較早對互聯網內容進行立法管制的國家,在《信息和傳播服務法》中,專門設定網絡警察監控危害性內容,並規定可以採用技術性手段組織有關納粹復興內容的傳播。澳大利亞政府2008年10月推出“國家網絡安全計劃”,投資1.25億美元研發網絡過濾器並在國內強制推廣,以實現對含有違法信息的網站進行封鎖。美國對互聯網信息的管控也並非想像中的寬鬆。2011年9月,美國政府為應對愈演愈烈的“佔領華爾街”運動,施壓Twitter屏蔽了與活動相關的#occupywallst等四組關鍵詞,支持活動的公益組織“民權基金項目”的Twitter賬號也被關閉。今年1月8日,為應對IS等恐怖組織的互聯網宣傳滲透,美國政府高官約談了矽谷各互聯網企業高層,敦促他們配合執法機構行動。此後,僅Twitter就關閉12.5萬個與IS有關的賬號。很明顯,儘管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打著“互聯網自由”的旗號,不時對別國的互聯網管控評頭論足,橫加指責。一旦網絡空間安全威脅真的降臨到自己頭上,他們也是“該出手時就出手”,沒有絲毫含糊!

  在剛剛結束的網信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誰都不願生活在一個充斥著虛假、詐騙、攻擊、謾罵、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間。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網絡鼓吹推翻國家政權,煽動宗教極端主義,宣揚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動,等等,這樣的行為要堅決制止和打擊,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利用網絡進行欺詐活動,散佈色情材料,進行人身攻擊,兜售非法物品,等等,這樣的言行也要堅決管控,決不能任其大行其道。沒有哪個國家會允許這樣的行為氾濫開來。”這段話,已經鮮明地表達了中國政府對互聯網管控的態度。希望某些國家在互聯網管控問題上,別搞雙重標準,也別老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畢竟,網絡空間威脅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威脅,需要各國合作應對。老想著在別人後院裏放火,小心自己難免有一天也會引火燒身!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