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聞一多之子聞立鵬油畫展“心跡刻痕”中國美術館開展

2016-05-13 21:09:3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圖片默認標題

紅燭頌,聞立鵬,1979年,70×101cm,布面油彩,中國美術館藏

圖片默認標題

白石系列:悲愴篇三號 1990年 100×80.3cm 板上油畫(纖維板綜合技法) 自藏

  原標題:聞一多之子聞立鵬油畫展“心跡刻痕”中國美術館開展 展現其人生藝術心路歷程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劉思恩):由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心跡刻痕——聞立鵬油畫藝術展”5月13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該展覽是“國家美術作品收藏與捐贈獎勵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捐贈與收藏系列展”之一。

  聞立鵬是著名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聞一多先生的兒子,他的出生就和這個時代的革命洪流緊密聯繫起來。1946年聞一多被暗殺于昆明,15歲的聞立鵬在悲憤與痛苦之中,強烈地感受了人間的美與醜、愛與恨。生活磨礪成為藝術表達的動力,對於父親的永遠懷念、對於革命烈士的崇敬,對於真善美的追求,促使他將其轉化為筆下的永恒主題。1962年聞立鵬在中央美術學院的畢業創作《國際歌》,用“莊嚴恢宏悲烈的情調”,表達了革命先烈為了追求真理、捨身忘我的崇高精神。1967年,張志新的悲劇深深刺痛了聞立鵬的心,“那種不可名狀的委屈、痛苦與精神壓力”,使他産生強烈的創作衝動,《大地的女兒》成為他文革停筆十年後的第一幅創作,他用畫筆歌頌先驅者的純真、正直的人格,譴責罪惡的暴行,以藝術家的社會責任喚起觀眾對於真善美的良知。聞立鵬結合自己的人生感悟,重新閱讀父親的作品,對於父親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不僅在於血緣之中的父子間的心靈相應,還在於聞立鵬在浩劫之後對於社會、人生的更為深入地感悟,這一切成為他創作聞一多系列作品的思想源泉。《紅燭頌》的誕生既是聞立鵬對於父親聞一多深切懷念的一種表白,也是畫家在思想上對於近現代以來中國社會苦難命運的感悟與昇華。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聞立鵬先生的油畫之路即是他的人生際遇與時代命運相互滲化與融合的心跡之路,歷史的滄桑與歲月的磨礪如同刻痕般映照在他的心中,這一切在他的畫筆之下轉化為悲壯的、崇高的美學追求,那畫布中的凝重的肌理,壯闊的筆觸,沉鬱的主調成為中國現代油畫獨特而鮮明的語言,並昇華為一種審美品格而載入美術史。”

  本次展覽全面展示聞立鵬先生的創作生涯,共展出各個時期的經典作品130余件,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聞立鵬創作精品回顧,展示聞立鵬先生油畫創作生涯約27張重要代表作品及捐贈作品。第二部分集中展出聞立鵬先生的以人物為主題的各個時期的創作作品約40幅,從內容上分為“聞一多”的專題創作和革命烈士組畫。第三部分集中展出聞立鵬先生風景畫主題的創作約為40幅。第四部分後圓廳南墻主要展出聞立鵬各個時期的人物、風景主題的寫生作品約40幅。

  聞立鵬在風景畫的創作中,同樣賦予了悲壯、崇高的思想內涵,他將自然界的景色和內心的強烈情緒結合起來,將自然之境與社會現實融為一體,觸景生情,創作了風景組畫《一九七六年的回憶:疾風 子夜 花海》,從其風景畫中,讓觀眾得到一種精神上的感染與鼓舞。源於長白山寫生所創作的《秋之白華》名字則是烈士瞿秋白、楊之華在革命歲月中的自稱,畫家以白樺為意象,似是烈士愛情的頌歌、生命的禮讚。八十年代之後,聞立鵬的油畫創作在油畫藝術本體語言上開始得以明確和自覺,壯美、崇高與力度的追尋成為他油畫創作的追尋,《無字碑系列》與《白石系列》是他實現美學內涵的重要體現,自然意象、人生磨礪與社會情懷相融合成就了聞立鵬油畫藝術的審美品格,而所有人事滄桑、社會變革與內心的歷煉都如刀刻般成為畫布之中的意象。

  作為2016年國家美術作品捐贈與收藏項目,聞立鵬先生將他的十余件代表作品無償捐獻給中國美術館,成為國家藝術寶庫的永久收藏,澤披後人。

  展覽將展出至5月25日。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