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深化改革 增強活力

2016-05-13 19:15:39|來源:經濟日報|編輯:楊玉國

  正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處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發佈實施,為東北振興發展指明瞭方向,明確了思路和目標,提出了一系列堅強有力的重大舉措。《意見》在部署東北全面振興重大任務時,將著力完善體制機制放在了首要位置。

  一、體制機制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

  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實施伊始,就將加快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作為實施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東北地區國有企業完成改制近萬家,改制面達90%以上。通過改革使得一大批老國企煥發了活力。通過上一輪改革,許多國有企業重新成為相關行業的領頭羊,參與到國際大市場的競爭中,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為增強我國工業尤其是裝備製造業國際競爭力做出了貢獻。廠辦大集體改革作出了有益探索。非公有制經濟得到較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已經佔據東北經濟的“半壁江山”,涌現出一批産值超百億元和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民營企業,經濟發展的活力有所增強。瀋陽經濟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和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進展順利,近兩年來國家又先後批准設立了大連金普新區、哈爾濱新區和長春新區以及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園,為深化改革,探索振興新路搭建了新平臺。

  通過十多年振興戰略的實施,東北地區在對內對外開放的領域和深度上不斷擴展。對外貿易及利用外資規模成倍增長。中俄毗鄰地區合作全面推進,同江鐵路大橋等一批重大合作項目取得積極進展。面向東北亞區域的開放合作格局初步形成。遼寧沿海經濟帶、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和黑龍江省及內蒙古東部沿邊開發全面推進,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成效顯著,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企業“走出去”成效顯著。大連機床、瀋陽機床、北方重工、哈爾濱量具集團等大型企業成功收並購國外企業,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中俄博覽會、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和中國(瀋陽)國際裝備製造業博覽會等國際展會已經成為東北地區深化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東北區域內部合作進一步深化,東北四省區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連續成功舉辦,合作領域不斷擴展。

  但是,東北地區體制機制改革不到位,以及對內對外開放水準偏低等問題依然突出。例如,國有企業實施股份制改革後,現代企業制度尚未建立;大量業務處於停頓或基本沒有經營業務的“僵屍企業”尚未得到妥善處置;廠辦大集體問題等歷史遺留問題尚待破解;政府對經濟過度干預的現象依然存在,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社會化服務水準等方面任重道遠。再如,東北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在全國佔比只有其經濟總量佔比的一半左右,對外開放程度偏低;出口商品主要是附加值相對偏低的糧食、紡織品、鋼材、成品油等;沿邊口岸對外貿易很多仍是過貨貿易;區域內部以及與國內其他區域的合作尚處在較低水準。

  在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以來,東北地區市場化程度不高,國有企業活力不足,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以及開發開放水準偏低等體制機制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顯現出來。這些矛盾和問題若不下大決心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下大力氣採取更為有效的政策舉措加以解決,就難以實現全面振興的總體目標,也無法完成東北地區成為我國新的經濟支撐帶的重大任務。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治本之策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老”除了産業老,更體現在體制老、觀念老。針對東北老工業基地在體制機制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要實現全面振興必須將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振興各項工作的引領,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形成良性發展的體制機制,走內生發展的新路,激發區域發展的活力。破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則要以政府職能轉變、國企改革、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為重要抓手,以對接“三大戰略”、加強區域合作為重要驅動力,促進東北地區加快形成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新體制和新機制。

  一是將轉變政府職能作為突破口。簡政放權是一項重大改革,針對東北地區仍然比較突出的問題,要以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關係為切入點,著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營造出有利於結構調整、創新創業的環境。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努力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在東北地區尤其要重視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盡最大可能減少前置審批事項,持久地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促進各類市場主體迸發出發展的活力。

  二是著力推動國有企業改革。東北地區國有企業集中,國有股份比重高,國有企業負擔重,包袱大等問題,經過十多年的振興發展雖然有所改善,但依然是制約國有企業適應市場競爭、輕裝上陣的重要因素。國企改革的切入點是完善國有企業治理模式和經營機制,真正確立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在推進改革的進程中,還要按照不同國有企業功能類別推進,以産業轉型升級為引領,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紮實推進國有經濟佈局戰略調整,創新發展一批國有企業,重組整合一批國有企業,促進國有資産保值增值。

  三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東北擁有一批大企業,其中也不乏民營企業,但是配套和下游産業發展嚴重不足。如東北石化産業具有優勢,但下游的紡織、塑膠、精細化工等規模小、數量少;再如東北是我國汽車工業的搖籃,發展歷史長、規模較大,但配套産業卻很少分佈在當地。而這些産業大都是民營經濟可以大展身手的領域。東北經濟未來的發展,既需要大型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更需要民營企業大發展。政府營造和維護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就顯得非常重要,政府要制定規則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進入的行業和領域,促進民營經濟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要創新對中小企業、對民營經濟的管理方式,變管理為服務,持續營造濃厚氛圍積極鼓勵和引導創業,培育壯大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民營企業集團和龍頭企業。

  四是努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東北地區地處東北亞地區的核心,是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東北地區與歐美國家的合作具有一定的基礎,尤其是中德之間已經建立起了老工業基地交流合作機制,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園已經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中央已經明確要推進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進一步加大對重點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同時提出要研究在東北地區符合條件的地方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隨著這些重大舉措的落實,可以相信,東北地區的對外開放水準必將提升到新的水準。在對內開放領域,一方面要以京津冀為重點,在廣泛領域開展區域間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強東北內部的合作,完善東北四省區區域合作與協同發展機制,探索部門與地方協同推進合作的有效渠道。(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張慶傑)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