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一起做生意的朋友都找了大錢 他卻成天待在老家“敲鑼打鼓”

2016-05-15 16:24:54|來源:華龍網|編輯:杜軍帥

  “心合口,口合手,心口手三合一……《柚香古韻》這首曲子很歡快,敲擊的時候力度要大一點!”又到了星期二下午,賀志燦又帶上行頭,準時來到鎮上的來寶小學,和孩子們圍成一團,一邊敲鑼打鼓,一邊停下來糾正動作。

  一起做生意的朋友都找了大錢 他卻成天待在老家“敲鑼打鼓”

  癩子鑼鼓參加央視《民歌中國》節目錄製梁平縣委宣傳部供圖華龍網發

  父親一句話改變了他一生

  40多歲的賀志燦,是重慶市梁平縣禮讓鎮土生土長的農村漢子。若不是11年前父親隨口説出的一句話,或許他已是身家上億的大老闆了。

  在梁平,有一種流傳上千年的民間打擊樂器——癩子鑼鼓。賀志燦的祖輩都是玩這個的好手,他從6歲開始,跟著父親學習,還經常走村串戶表演。

  中學畢業後,賀志燦通過自學取得了建築高級工程師和項目經理資格,在事業上一路順坦。不久,他在北京開了一家建築公司,業務挺多。2005年,賀志燦回鄉探望生病的母親。

  閒來無事,父子倆聊著聊著就聊到了癩子鑼鼓。“前不久,又有幾個打癩子鑼鼓的去世了,恐怕這門手藝傳不下去了!”父親隨口一説,賀志燦卻愣住了。這門手藝,也是他從小的愛好。

  回到北京後,連續好幾天晚上他都沒睡好,思來想去,他決定轉讓在北京剛剛創辦的公司,完成父親的心願。不顧妻子的極力反對,賀志燦真的回來了。“周圍的朋友都以為我瘋了。”他説。

  賀志燦像中了邪一樣,買了5套鑼鼓,辦起家庭培訓班,但即便是免費招生也沒人報名。原因很簡單,打鑼鼓掙不了多少錢。他把目光轉向小孩子,結果也不理想,因為不好玩。

  2006年5月,梁平癩子鑼鼓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當時我一下就更有信心了,覺得回來做這個事情是對的!”於是,一番冷靜思考後,賀志燦又在傳統的敲打動作基礎上,加入了燈戲、武術、彩船的一些動作,適應了小孩子好動的天性。同時,他還自創了10余個更能吸引孩子們的新鑼鼓曲目。這下,奏效了,前來報名的孩子一天天多起來。

  在當地學校的支持下,賀志燦把課堂搬進了校園,同時還在社區、企業、軍營和農村招收了一大批徒弟。他還收集整理了上千首瀕臨失傳的癩子鑼鼓曲譜,編寫出版了梁平癩子鑼鼓譜書和教材書。

  “以前跟我做生意的好幾個都是千萬富翁了,我還是一個敲鑼的,但是我前後收了6000多徒弟了,這門技藝不會在我這一代失傳!”賀志燦也曾糾結過,但他的堅持和創新,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一起做生意的朋友都找了大錢 他卻成天待在老家“敲鑼打鼓”

  梁平木版年畫製作程式——刻版梁平縣委宣傳部供圖華龍網發

  傳承首先還得“從娃娃抓起”

  這些年,賀志燦的“奇葩”故事,讓癩子鑼鼓名聲大噪。隨著徒子徒孫的不斷“繁衍”和全國各地四處參演,梁平癩子鑼鼓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逐漸走出了梁平,為世人所知曉。

  其實,在梁平,非遺真不少,除了癩子鑼鼓,梁山燈戲、梁平木版年畫、梁平抬兒調、梁平竹簾這5項也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另外還有市級保護名錄20個、縣級保護名錄87個。

  草龍祈福梁平縣委宣傳部供圖華龍網發2008年,梁平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梁山燈戲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梁平木版年畫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梁平癩子鑼鼓之鄉”。

  “梁平是全國名副其實的非遺大縣,也是承擔保護和傳承任務最重的一個縣。”梁平縣委書記吳盛海説。

  怎樣才能把老祖宗們流傳幾百上千年的文化遺産更好地傳承和保護下去,是歷屆梁平縣委、縣政府都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客觀地説,不少非遺原有的生態環境已經逐漸消失了,會的老一輩民間藝人也逐漸離世了,傳承的難度不言而喻。”梁平縣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負責人坦言。

  梁山燈戲梁平縣委宣傳部供圖華龍網發沒有土壤,苗子不會開花結果;沒有苗子,再怎麼施肥也是徒勞。非遺傳承,還得“從娃娃抓起”,;不斷創新發展才能賦予非遺持久的生命力。逐漸,梁平人想明白了這個簡單的道理。

  近年來,梁平縣委、縣政府把非遺保護傳承列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首要任務。成立禮讓鎮、蟠龍鎮、聚奎鎮、蔭平鎮、梁山燈戲劇團等10個非遺傳承基地;命名來寶小學、西苑小學、梁平職中等6個非遺傳承實驗基地……

  禮讓鎮被命名為梁平癩子鑼鼓傳承基地後,鎮裏聘請賀志燦定期到鎮綜合文化站和小學、幼兒園教授鑼鼓技藝。他還組建了幼兒、少兒和女子癩子鑼鼓隊,經常到外地演出。目前,梁平縣經常參與癩子鑼鼓活動的已有2000多人。

  目前,梁平縣正在籌備6月中旬舉辦“非遺展演季”,準備讓非遺活動實現常態化。

  一起做生意的朋友都找了大錢 他卻成天待在老家“敲鑼打鼓”

  梁平張鴨子梁平縣委宣傳部供圖華龍網發

  實現産業化才能更好地保護傳承

  提到梁平,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想到“梁平張鴨子”。

  其實,“張鴨子”也是一門沿襲多年、被列入市級非遺保護名錄的獨特製作工藝。這一文化遺産,就是在産業發展中得到很好傳承的典型。張鴨子公司通過發展,培養出一大批工藝傳承人,已形成年銷售額近3億元的一項産業。

  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的梁平竹簾,是手工藝産品,須經過99道工序才能製作完成,傳承的難度很大。“但把這一項目實現産業化後,傳承不僅不難了,還得到了發展。”梁平縣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負責人説,目前,在産業推動下,梁平的竹簾工藝廠已發展到4家,年産值上千萬元。

  一起做生意的朋友都找了大錢 他卻成天待在老家“敲鑼打鼓”

  梁平竹簾——十二金釵梁平縣委宣傳部供圖華龍網發

  在産業化發展中,竹簾傳承者還創作出竹簾畫。不久前,梁平一位竹簾畫作者創作的《西山行旅圖》,被國家非遺中心以4.8萬元價格收藏;梁平創作的《清明上河圖》、《長江三峽》等多幅竹簾畫作品,在全國工藝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目前,梁平利用非遺項目,已發展文化企業379家、民間樂隊87家,文化産業年産值超過7億元。在實現非遺産業化的進程中,梁平縣還把非遺與旅遊産業有機融合起來。由政府投資300多萬元編排的反映梁平非遺文化大型情景歌舞《佛光雙桂絢麗梁平》,作為梁平祈福二日遊的配套演出。梁平還以非遺為主題,打造出“雙桂旅遊文化節”和“梁平癩子鑼鼓搶彩”兩個文化品牌。

  “只有發展,才能傳承。”梁平縣委宣傳部負責人説,把非遺項目發展為文化産業,不失為最好的傳承。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