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最美 傳播最美 發揚最美——楊竚家庭
楊竚家庭
原標題:創造最美 傳播最美 發揚最美——楊竚家庭
我叫楊竚,是一個腦癱患兒家庭的母親。現任山西省商務廳市場秩序處副處級調研員,愛人梁衛東是山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處輕紡科科長。我們有一兒一女2個孩子,兒子梁一鳴23歲,女兒梁哲之12歲。被評為最美家庭是給我們家最高的榮譽,也是對我們一家四口濃厚親情最好的寫照。
在我看來,最美家庭的美,不是完美,而是殘缺中的那份感動,那份真情,是患難與共的夫妻情,是疼愛互助的母子情,是大愛無疆的人間情。
患難見真情。我和愛人梁衛東都出生於普通家庭,上大學時相識相愛,畢業後築起愛的小巢,日子溫馨而平凡。直到1歲的兒子被診斷為先天性腦癱、導致運動功能障礙,暫態間,天塌了,無助、惶恐、甚至是憤怒。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我和丈夫的感情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當時,我和愛人每個月的工資加起來也不足1000元,可是兒子看病一個療程就需要3000多元。不過不管多難,我們都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在求醫路上,我們輪流背著孩子,有時候一個溫暖的眼神,一杯遞到手中的熱水,那種互為依靠,互相支持的感覺,就像陽光一樣暖暖的。根據醫生的建議,我們每天輪流給孩子按摩,這一按就是十幾年。為了讓孩子學會爬行,我們和孩子一起爬在地上,一遍遍示範,在磨爛了十幾條褲子後,孩子終於學會了爬行。不久又學會了搖搖晃晃地站立,雖然姿態不那麼協調,我和愛人仍然非常激動。就這樣,兒子一天天長大,到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已經能夠獨立地行走了。初中、高中、大學,他蹣跚著走了過來。看到他一天天的進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愛的撫摸和陪伴就是良藥,可以治療任何疾病。二十多年過去了,兒子大學畢業,自主創立的公眾微信平臺“傾夢”,已有近千名粉絲,成為殘疾人交流的平臺,不久前他剛剛受聘于一家公司從事文員工作,終於能夠自食其力;女兒是太原市實驗小學少先隊副大隊長,是父母和老師的好幫手、哥哥的好助手。這二十三年的堅持,我們夫妻感情不僅沒有因困難而衰減,反而在磨難中更加緊密牢固,並攜手創造了一個溫馨的最美家庭。
別人看來,是我們在照顧孩子,其實孩子給予我們的更多。我的體會是:弱者在傳播愛中,會提升信心,內心變得堅強起來。在困境中,兒子比我們更加樂觀,比我們更加堅持,比我們更加自信。我們帶著孩子去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到太原市圖書館當義工,做山西省博物院的公益講解員,參加太原晚報組織的幫助自閉症兒童活動……汶川地震發生後,兒子捐出了他所有的積蓄——816元。他在日記裏寫道:“大地震讓那麼多人無家可歸,讓那麼多人變成了殘疾人甚至失去生命,我擁有如此多的愛,真是太幸福了。我要好好珍惜,努力學習,掌握更多本領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看著兒子一天天的成長,我們不僅為兒子的努力感動,更把他作為工作生活上學習的榜樣。2015年的中秋節,我們全家和太原市福利院的腦癱孩子共同度過。通過傳播美,我的2個孩子在生活中學會了節儉,並且舍得把節省的錢貢獻出去。同時,我們做父母的也提升了自己的境界,能夠更好地工作,我和愛人都多次獲得了優秀公務員稱號。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兩相依。我們小家的愛,小家的美,幸福了我們一家人。我和丈夫作為國家的黨員幹部和單位的優秀公務員,怎麼樣落實總書記“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要求呢?我認為,一方面要以身作則,齊好自己的家;另一方面要潤物細無聲地弘揚好家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行動一點點去感染別人,把好的家風家教保持好、分享好、發揚好。我渴望全社會能形成一個宣傳優秀家風的社會氛圍,所有為人父母的人都能夠自覺參與到宣傳和實踐優秀家風家教之中,每個最美家庭都能在潛移默化中傳播愛,發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