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超額提速降費和用戶無感間隔著什麼

2016-05-16 14:54:55|來源:光明網|編輯:王瑞芳

  據報道,去年5月15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公佈了提速降費方案,其執行情況如何,如今也迎來了“年考”時。對此,三大運營商均表示,超額完成預定目標。但據調查,用戶對提速降費感知不明顯。

  這邊是三大運營商給出的提速降費“成績單”很華麗。如移動表示,2015年全年手機上網資費較2014年下降43%;電信稱,2015年其流量平均資費較上年下降31%,有線寬頻的單位頻寬價格下降58.8%;聯通此前公開稱,其固網寬頻平均單價下降了50.6%。那邊卻是用戶“獲得感”不高。很多網民均表示無感……在提速降費方案公佈、落實滿一年之際,審視這耐人尋味的景象,不無意義:某種程度上,讓用戶沒有感覺的提速降費再“超額”,都難以契合提速降費裨益民生的價值指向,也只能是陷入“假摔”質疑的重圍。

  這不是説當下運營商的提速降費沒有效果,或者説水分太多,畢竟“超額完成”的表態後是大量的細化數據支撐;而是説提速降費要以“讓民眾有獲得感的方式”實現,要減小其單方宣稱效果跟用戶心理預期間的距離。

  實質上,對“用戶無感”,工信部等方面早就留意到。去年11月,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就表示,提速降費可能離廣大用戶的期望值還有些差距,這是工信部今後不懈努力的目標。至於其原因,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日前也曾談到,去年移動寬頻單價大概下降60%,但現在用戶移動流量在翻倍,對衝了降價帶來的降低資費效果,我國移動通信用戶規模龐大,平均下來,每個用戶每月節省2.6元,所以感知不明顯;有專家也分析,運營商去年主要是提速不提價,是通過免費升級寬頻等方式降了均價而沒降總價。

  對公眾而言,或許也該調整應有的預期:運營商提速降費,也要循序漸進,而很難一步到位,過去一年的動作是開始,而非“終局性”的效果呈現。去年一年,工信部和運營商做的很多工作,如4G網絡提速工程、有線寬頻免費升級、取消漫遊費、單月流量不清零,還有推進光纖城市、發放FDD牌照等提升網絡基礎設施的舉措,都是值得認可的。

  但民眾的“高”期待,更應被有關方面理解:從國辦去年印發《關於加快高速寬頻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到工信部發佈《關於實施“寬頻中國”2015專項行動的意見》,再到三大運營商相繼公佈“實施方案”,這些大動作,都抬高了公眾對切身受益的期望值。

  而今,儘管去年提速降費被指“惠及用戶超過400億元”,但若公眾以身説法對其不買賬,那這惠澤面也就等於是打了折扣。應看到,時下的提速降費,仍主要體現在2G、3G向4G後的流量成本未大幅抬高上,還有運營商主流流量套餐都是選越高的流量包、平均單位流量的價格越低,使用流量增加平均資費才會下降。此前有運營商推出夜間流量套餐(晚上11點到次日8點間,包1G流量只需5元),就是這種降費模式的體現。這種降費模式,難免讓多數用戶覺得口惠而實不至。

  更何況,即便降費之後,我國網絡通信速度和價格跟國際水準橫向比,仍有差距,按當下的網民基數,人均8K的國際幹線頻寬,距2013年世界平均水準頻寬54K還差得遠。這也意味著,提速降費仍有空間。

  眼下或許很難説運營商提速降費“撒的胡椒面太少”,但我國用戶基數“湯多”是不爭事實,這就要求,提速降費要繼續“攻堅”,步子還得繼續往前邁,以對接社會期許。一方面,有關方面要對提速降費方案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審計,還要對三大運營商作為大型國企的盈利能力和實現利潤考核適度鬆綁,以換取更大的讓利空間;另一方面,要在目前的提速降費鞭長莫及處下功夫,今後要更注重“提速”與“降費”兼顧,而不止于當前的“提速不提價”,少些降費跟大流量包的捆綁,這些也需要更充分的市場競爭去激活。

  可以肯定,運營商超額提速降費跟用戶無感之間,短期內是個沒法祛除的“隔閡”,但長遠看,讓提速降費更多地在更貼近用戶感受、攸關民眾獲得感的薄弱環節有所突破,將其跟用戶的獲得感結合,是提速降費下一步的目標所指。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