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廣州布"天眼"查的士違章非法網約車 營運秩序改善

2016-05-17 10:14:34|來源:廣州日報|編輯:趙妍

  原標題:廣州布"天眼"查的士違章非法網約車 營運秩序改善

  5月15日下午廣州市交委執法局通報稱,4月份以來在天河客運站試點電子執法取得突破性進展,站場內及周邊計程車違章和非法網約車數量大幅下降,營運秩序明顯改善。

  從5月16日起,市交委執法部門正式將火車站、火車東站、廣園客運站、滘口客運站等4個站場交通樞紐列為第二批電子執法試點區域。

  首戰告捷:“天眼”相助,天河站計程車通道“3天0違章”

  在天河客運站,曾有那麼一小撮“計程車司機”,仗著自己熟悉站場周邊路況,經常抱有僥倖心理與執法人員玩“躲貓貓”。執法人員一來,他們立即“隱藏”在背街小巷內,執法人員一走,他們就“照常經營”。

  從今年4月開始,市交委執法局利用部署在天河客運站周邊嚴管路段的13個高清攝像頭試行了電子執法,“電子眼”監控違章拍攝,抓拍計程車議價拒載、違規候客上客、不按規定放置服務資格證等違章行為。

  今天下午交通執法通報顯示,天河客運站首批試行電子執法6周以來,截至5月15日共發送警示信息562條、約談計程車司機185名,行政處罰計程車違章53宗。其中,實施電子執法後的4月就查處151宗計程車違章,環比增長439%,同比上升556%。

  “遇到‘頑劣司機’也不怕,由於監控系統早就登記在案,因此監控人員收到信息後會重點關注,發現後火速查處!”執法人員透露,“有了‘天眼’幫助,天河客運站周邊營運秩序的整頓立竿見影,5月3日-5日這三天,計程車通道突破性地實現‘0違章’!”

  執法人員介紹,目前通過電子拍攝手段,大大提高了執法效率,不僅可以有效的查處計程車違章,同時也是打擊非法網約車、班車包車違規上下客等其他營運違章的利器。

  現場震撼:計程車違章、私家車非法營運的蛛絲馬跡全被“天眼”掌握

  現場1:假冒計程車大搖大擺違停攬客,被全程抓拍

  交通信息指揮中心的監控大螢幕顯示,高清視頻抓拍到一輛車牌號為粵AA***8的“蜆富”計程車違規停在天河客運站出站口元崗街馬路上,電子執法室執法人員遂通過計程車智慧監控調度系統發送警示信息,勸其自行駛離。

  出人意料的是,當輸入車牌相關信息後,系統卻顯示無法對該車進行定位。監控人員初步懷疑該車是假冒計程車,立即通知現場執法人員上前了解情況。

  運政系統當即核查後確定,該車確係假冒計程車,執法人員立即依法對車輛進行了查扣。

  現場2:私家車上街非法運營被盯上,連手機導航都能看清楚

  “乘客邊操作手機邊在路邊等待,上車前刻意查看車牌;司機在載客前停在路邊、打開雙閃;非法網約車的車前駕駛位旁,懸挂著手機導航……”執法人員通過電子眼所連結的監控系統,能清晰掌握非法網約車的行跡,“監控到類似行為,我們就會立即通知現場執法人員多加留意,現場查證後立即採取下一步措施。”據介紹,“天眼”僅4月份在天河客運站周邊,就協助查處了37宗非法網約車。”

  據通報,2016年4月份,市交委執法局共查處各類道路運輸案件1123宗,其中非法營運案件229宗(其中非法網約車156宗、假冒計程車42宗),班車包車等違章案件129宗,計程車違章案件741宗(議價拒載138宗、非編310宗)。

  今啟動第二批試點:經驗推廣:4客流密集站場區域加入第二批試點

  “天眼”是怎樣令單據違章無法遁形的?執法人員介紹,電子執法通過“警告—建檔—通報—約談”四個步驟,先提醒和震懾意欲違章的計程車司機,多數司機收到警示信息後會自行糾正錯誤,停止違章行為;

  “遇到那些拒不改正的,我們會及時記錄下車輛信息,向車輛所屬企業發送協查通知,約談相關司機前來處理。”執法人員説。

  而且電子監管和現場執法的聯動,還能夠精準打擊、嚴懲那些長期盤踞在天河客運站周邊進行議價、拒載,或違規上下客、屢勸不改的“頑劣”司機。

  鋻於天河客運站試點電子執法取得良好成效,5月16日起,火車站、火車東站、廣園客運站、滘口客運站將正式作為第二批試點區域實施電子執法,交通執法部門將充分利用上述四個站場周邊的30多個攝像頭進行視頻監控,紮實推進執法工作。

  市交委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天河客運站試點電子執法後,部分司機知道在該區域違章有被抓拍的風險,轉移到了附近的火車東站、廣園客運站等片區,且考慮到火車站、客運站等交通樞紐周邊客流量較大,是各類營運違章行為高發區域,因此選擇火車站、火車東站、廣園客運站、滘口客運站作為第二批電子執法重點推廣,希望借助電子執法實施有效打擊,為市民提供良好的出行環境。

  廣州日報記者還了解到,除了借助“天眼”的威力之外,市交委執法局還積極走訪了計程車企業,倡導相關負責人要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不斷提升管理水準和服務品質,通過行業自律從源頭杜絕亂象。(圖/廣州日報記者 喬軍偉 文/廣州日報記者 劉冉冉)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