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平: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發表的重要講話,強調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觀點,就是要善於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這一重要觀點,體現了哲學社會科學繼承性、民族性的思想,闡明瞭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與文化自信的關係,對於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不忘本來,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這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哲學社會科學要正確引領社會思潮,發揮馬克思主義陣地的作用;加強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深入研究和闡釋;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繼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全局思維、創新思維能力,更好地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
吸收外來,要求我們既要繼承中華傳統文化,又要學習和借鑒一切外來的優秀文明文化。 經驗證明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為我們黨所掌握,並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獲得成功,關鍵就在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我們要努力做到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性,使二者互為作用、交相輝映。正像習總書記所説,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面向未來,要求我們必須把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結合起來。面向未來,就是要清醒認識世情、國情、黨情,根據時代發展變化的要求,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發現新矛盾,解決新問題。特別是,要深入研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幹部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為黨和國家的決策服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服務。
只要我們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定會迎來更加繁榮發展的明天。(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