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給艾滋女孩一個光明的未來

2016-05-18 09:55:41|來源:京華時報|編輯:王瑞芳

圖片默認標題

5月12日,赤塅完小校長尹鵬波每週來莎莎家裏給她單獨上數學課。攝影記者/薛珺

  湖南寧鄉縣流沙河鎮的吳莎莎,今年11歲,因母嬰傳播感染艾滋病。她7個月大時,母親去世,去年父親去世。父親去世後,她是艾滋兒童的消息不脛而走。因為對艾滋的無知和恐慌,家長們將她“趕出”赤塅完全小學;莎莎轉學到距村子70公里的縣城讀書,再次迫於家長壓力失學。

  染上艾滋、父母雙亡、兩度失學——莎莎遭遇了太多不幸。儘管失學後,有校長專門到家幫她上課,但也不是長久之計。如果校長離開,誰來保障莎莎的受教育權?

  《艾滋病防治條例》規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享有的婚姻、就業、就醫、入學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莎莎接受教育的權利,誰也不能剝奪。法理和道理雖然如此,其他家長未必不知道,但他們還是集體選擇排斥莎莎。

  據報道,由於遲遲談不攏該不該讓莎莎繼續在校讀書,有些家長情緒激動,指著莎莎吼:“你不能在這裡讀書。”如此粗暴對待一個孩子,失態,失禮,也有失溫情。莎莎染上的是艾滋病,而這些人染上的是更可怕的病——偏見。

  對於艾滋病患者而言,比疾病更可怕的,正是周圍人的無知、偏見和歧視。“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全社會都要用愛心照亮他們的生活。”那些家長即便不能用愛心照亮莎莎的學習和生活,也無權趕走她。

  他們不待見莎莎,不過是擔心自己的孩子被傳染。事實上,這種擔心實屬多餘,校方也多次強調,艾滋病的傳染方式只有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三種。但他們仍然不信。

  在道德上審判他們又能如何?可憐天下父母心,恐怕很多家長會和他們一樣,這種選擇與無知有關,與文明程度不高有關,也與太愛自己的孩子有關。現實中,幾乎每個人都在説要關愛艾滋病人,但讓他們和艾滋病人多接觸,他們或許依然顧慮重重。可見,將艾滋女孩逐出學校的是根深蒂固的愚昧和歧視,這種愚昧和歧視不只存在於少數人身上。

  普及艾滋病知識需要一個過程,轉變人們的觀念也需要時間,在祛除對艾滋病的歧視仍在路上時,我們有必要先來解決這個問題:如何讓莎莎們有一個明亮的未來。據估計,我國通過母嬰傳播患上艾滋病的14歲以下兒童有8000人左右,他們中的部分人也在遭遇“上學難”的問題。這是一個嚴峻的問題,解決這些孩子的教育問題,不能指望其他家長同情,而應該有可行性的制度安排,比如,如何做好艾滋病孩子的保密工作,學校如何做好日常防護,等等。

  有人説,艾滋病歧視是墻,需要人們把墻撞開。隨著公民的文明意識和法治意識增強,這堵墻遲早會倒掉。而構建制度與落實制度同樣重要,尊重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基本權利,他們才不會孤獨和消極,不會有被邊緣感,進而才會積極融入社會。(王石川)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