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楊守法“被艾滋”,該誰來為責任“守法”

2016-05-19 10:50:57|來源:錢江晚報|編輯:王瑞芳

  因禍得禍,這是河南農民楊守法的人生遭遇。2003年被誤診為感染艾滋病的楊守法,在經歷了驚恐絕望、旁人歧視、妻離子散、被抗艾藥吃出一身病等等悽慘折磨將近10年之後,命運再次把他推到了另一場悲劇之中。他在一次病重之後的檢查中被發現,艾滋病毒抗體為陰性,於是與當地政府部門交涉,不料補償沒得到,楊守法連以前每月200元的農村低保、200元的艾滋病救助金也被停發了。

  相關的診斷資料顯示,楊守法可能感染途徑為“獻血”,感染時間為1992年,但“確診”時間為2004年。拖這麼久才被“確診”,是因遇上了2003年底的一次艾滋病篩查。當時有政策,哪個村篩查出超過20個,就設艾滋病治療點,蓋5間房,配醫生和護士。

  楊守法是在哪一個環節上被誤診為艾滋病的,未來有待官方從省、市、縣、鎮四級疾控中心或醫療機構的責任篩查中徹底“會診”,給出一個負責任的“診斷”結論。是不小心的張冠李戴,還是庸亂散的技術失誤,或者是湊人頭的有意為之,這些都需要給楊守法、給社會,認認真真地交個底。

  資料顯示,2003年前後的艾滋病篩查,全國確實查出許多因賣血性質的或明或暗的“獻血”所大面積感染的“艾滋村”。而這些病,大多是由於採血機構通過設立的血站裏感染的。楊守法是其中“獻血”大軍中的一個。當時的代價是一次賣了“兩袋血”,換回50元錢。有人説這是貧窮帶來的悲劇。但實際上,是貧窮地區更需加強醫療及疾控管理的配置,與現實管理配置的落後狀況不相匹配所造成的;是農民兄弟面對生活壓力、面對醫療和疾控管理所表現的不可抗拒原因所造成的。所以,給他們的感染艾滋病承擔政府的責任,某種意義上是一種補救,是一種“贖罪”。

  當初“哪個村超過20個艾滋病人就設治療點、蓋5間房、配醫生和護士”的舉措,顯然是政府部門希望通過大量的投入,讓不幸的農民溫暖起來、把生命的底子兜起來的一種關愛姿態。然而楊守法的“傳奇”經歷證明,在將近長達10年的“被艾滋病”過程中,職能部門這個底,兜得漏洞百齣。它已經成為光發藥、不檢查、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純粹“人頭活”。國家投入的這些錢,已經淪為了“人頭費”。

  一次“誤診”,十年不知。如果説第一次誤診有可能緣于技術、緣于管理的落後,那麼,後面的十年,是整個疾控管理機制出現的系統性大病,是機構設置的形式遠遠大於關心患艾滋病農民的誠意。對待生命,這麼嚴肅、這麼嚴謹的事,當地職能部門和醫療機構,能夠放出這麼大一個“烏龍”,可見這項與死神搶奪生命的工作,已經被敷衍到了什麼程度。

  如今,沒病的楊守法,因為大量抗艾藥的服用,已經惹了一身的病。守法的楊守法,一沒鬧二沒吊,他只是希望政府部門能夠補償。但話不投機半句多,鎮平縣疾控中心、縣中醫院説,“10萬元都賠不到”。這挑子,撂得很冷漠、很絕情。楊守法覺得自己生如死囚,“人生都被毀了”。

  因禍得禍,本是法治的戒律。但楊守法的這場禍,是責任部門賦予的。讓造禍者得禍,是政府部門處理這起奇葩“冤病”的另一番誠意表達方式。如果讓已受創傷的楊守法獨自去背,那麼,楊守法式的悲劇就會四處上演。(劉雪松)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