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2016-05-22 21:31:57|來源:中國網|編輯:楊玉國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須進一步提高對哲學社會科學重要性的認識,大力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習近平在5月17日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習近平: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圖為: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

  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如果説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那麼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可以説是“千年第一理論”並且是科學理論。習近平指出:“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明瞭方向;馬克思主義堅持實現人民解放、維護人民利益的立場,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和全人類解放為己任,反映了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繫及發展規律,是‘偉大的認識工具’,是人們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的有力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不僅致力於科學‘解釋世界’,而且致力於積極‘改變世界’。在人類思想史上,還沒有一種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文明進步産生了如此廣泛而巨大的影響。”

  20世紀以來中國近代史,有力地證明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指導思想的必要性、科學性和正確性。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創立了新中國、建設了新中國,又發展了新中國,我們不僅解決了“挨打”問題、“挨餓”問題,而且我們還創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一個國家經濟高速增長持續時間最長的奇跡。我國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我國製造業規模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我們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習近平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習近平強調:“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

  不同的觀點産生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結論。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習近平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首先要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狀況與其研究者堅持什麼樣的世界觀、方法論緊密相關。人們必須有了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才能更好觀察和解釋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各種現象,揭示蘊含在其中的規律。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等原理,為我們研究把握哲學社會科學各個學科各個領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觀、方法論。只有真正弄懂了馬克思主義,才能在揭示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上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才能更好識別各種唯心主義觀點、更好抵禦各種歷史虛無主義謬論。”

  不同的立場産生的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方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立説、為人民立論。習近平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為誰著書、為誰立説,是為少數人服務還是為絕大多數人服務,是必須搞清楚的問題。世界上沒有純而又純的哲學社會科學。世界上偉大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決人與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創造出來的。研究者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研究什麼,主張什麼,都會打下社會烙印。我們的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

  “知所不豫,行且通焉。”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僅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我們的實踐,而且還要用其指導我們的理論創新。習近平指出:“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新形勢下,堅持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活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要堅持問題導向,在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中,構建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

習近平: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圖為: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

  二、不忘本來吸收外來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在兼收並蓄中博採眾長,善於吸收一切人類文明成果,是中華文明的鮮明品格,也是我們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內在動力。習近平指出:“只有不斷發掘和利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和豐富知識,我們才能更好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認識自己,才能更好開創人類社會的未來。”世界發展到今天,學科分工越來越細,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不汲取古今中外的已有資源,不能産生新成果。習近平指出:“要善於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要善於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為我們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與中國社會發展實踐相結合。中國共産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解決各種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産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理論,並指導我國攻堅克難、勇往直前。實踐證明,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我們的事業就會不斷前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只有融通馬克思主義的資源,才能不斷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繁榮和發展,更好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在實踐不斷改進和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這是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的奧妙所在,也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源頭活水。

  要善於融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一個民族立世之本,也是推動民族發展的內在動力。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習近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這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分寶貴、不可多得的資源。”習近平強調:“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要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

  要善於融通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無論其發展到什麼水準,都需要學習其他民族和國家的優秀文明成果。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平共處、和諧共生,不能唯我獨尊、貶低其他文明和民族。”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以世界的眼光、開放的胸懷、虛心的態度學習和汲取全世界一切有用之成果,做到以我為主、洋為中用。習近平指出:“對國外的理論、概念、話語、方法,要有分析、有鑒別,適用的就拿來用,不適用的就不要生搬硬套。哲學社會科學要有批判精神,這是馬克思主義最可貴的精神品質。”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倡導交流互鑒,注重汲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取長補短,兼收並蓄,共同繪就人類文明美好畫卷。”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