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化名人蠟像藝術展”將展 國博邀文化名人後人提建議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表示,國博蠟像館內塑造的都是中華民族近現代文化名人,他們為中華文化的貢獻是有定論的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劉思恩):5月24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中國現代文化名人蠟像藝術展”預展,邀請老舍、梅蘭芳、徐悲鴻、潘天壽、古元等文化名人的後人參觀展覽。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在預展開幕式上表示,世界各地有很多蠟像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蠟像館區別於娛樂性商業性的蠟像館,定位為“中國現代文化名人”。他説,國博蠟像館內塑造的都是中華民族近現代文化名人,他們為中華文化的貢獻是有定論的。國博今天邀請這些名人的家屬來參觀展覽,就是希望他們多提意見,力求做到名人蠟像真而不俗,力求讓國博的蠟像館能做出中國特色,體現蠟像藝術、蠟像文化。
在參觀展覽中,國博館長呂章申和潘天壽先生的兒子潘公凱站立在潘天壽先生的蠟像邊合影,呂章申先生看到蠟像腳上穿的是皮鞋,詢問潘公凱先生是否潘天壽先生平時應該穿布鞋,潘公凱答平時父親愛穿圓口布鞋。
另一邊,在倣真的“茶館”內,身著筆挺西服雙手柱著手杖的“老舍”先生身邊,老舍女兒舒濟女士正在向國博工作人員介紹,自己和父親一樣高,父親的衣服和鞋子,自己經常拿來穿著。舒濟女士同樣關注到了父親蠟像所穿的皮鞋,“太時髦了!我父親穿的是三接頭的皮鞋。”
古元先生的家屬提出古元先生在延安時的軍服上沒有領章,蠟像上的領章立刻被取掉。
梅蘭芳先生的影音作品襯托著梅先生的蠟像
國博蠟像館負責人介紹,“中國現代文化名人蠟像藝術展”選取了35位文化名人,分為國學、文學與藝術三個方面。其中有奮力向“舊文化”宣戰、開啟現代文化之源的領袖,有繼承發揚、科學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清華四大導師”,有以宏篇巨著流傳於世的文史俊彥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冰心、沈從文等,還有藝術界的精英:美術界的徐悲鴻與齊白石、音樂界的聶耳與冼星海、曲藝界的梅蘭芳、建築學界的梁思成與林徽因等等。
展覽將35尊“文化名人”置身於19個歷史或藝術的場景之中,有情節有故事、有實物有道具。以聲、光、電、立體影像等手法的運用使陳列的歷史氛圍更為濃厚,也更具觀賞性。徐悲鴻先生的兒子徐慶平觀展時感慨不已説,父親陪著齊白石老人走出門洞的樣子,讓自己想起小時候陪著父親去見齊老,過去的印象浮上心頭。
展覽注重從細節展現人物個性及人物成就。比如梅蘭芳先生,雖然人們習慣性地覺得梅先生愛穿白色西服,但展覽蠟像卻特意穿著一套中式傳統服裝,這是梅蘭芳先生到美國去宣傳中國京劇,與卓別林見面時的服裝。工作人員介紹,特意選取蠟像穿著這套服裝,就是為了展現梅蘭芳先生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貢獻。
朱自清先生的蠟像站在站臺這邊,站臺那邊是影音投射的“父親”的背影。徐悲鴻先生的兒子徐慶平先生説,當他看到這一幕時,學生時代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的感動得到重溫。
潘公凱先生為父親的蠟像留影
當天參觀展覽預展的文化名人家屬認為,國博蠟像館定位於“中國現代文化名人”,將文化名人與他們的作品和貢獻緊密聯繫在一起加以表現,體現出人與人的感情,人和社會、國家間的感情的可貴,而且雕塑家技藝精湛,匠心獨營的設計體現了人物的微妙心理。觀眾通過此展可以看到20世紀中國文化的歷程,可以讓青少年觀眾跨越時空,接觸到這些對中國文化做出貢獻的名人,從而加深他們對中國文化發展的了解。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介紹,此次預展一方面是邀請名人家屬親臨現場進行指導,力求使蠟像更為逼真,另一方面是為了正式展覽設計觀展路線,預估觀展最佳人數,以便開展後能使觀眾得到高品質的觀展空間。
據悉,國博蠟像館將根據名人家屬意見對蠟像進行調整,再確定正式開展時間。蠟像館將實行購票入場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