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奧巴馬為何在此時宣佈解除對越武器禁運?

2016-05-24 16:05:2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蔣麗麗

  5月23日,正在越南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與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的聯合記者會上宣佈全面解除美國對越南的武器禁運。奧巴馬稱,此舉消除“冷戰殘留”,推動兩國關係正常化。美國自1984年開始對越南武器禁運,2014年曾部分解除禁令。武器禁運亦關乎南海問題,美聯社評論稱,奧巴馬尋求在中國和越南之間的平衡,解除禁運將給越南領導人精神上的鼓勵。

  儘管白宮強調南海問題並不是訪越的核心問題,但是解除武器禁運已經充分説明這種説辭站不住腳。奧巴馬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宣佈解除對越武器禁運?筆者認為還是出於美越雙方聯手在南海問題上對抗中國的需要。

  對於美國來説,其最大的問題就是日益增長的霸權護持成本與相對衰落的綜合國力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在南海問題逐漸升溫的同時,美國通過北約東擴拉黑山入夥在歐洲與俄羅斯對峙,兩線作戰乃兵家大忌,美國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在這樣的背景下,拉攏與中國有海洋權益爭端的越南,解除對其武器禁運,不僅可以讓國內的軍工複合體嘗到甜頭,有利於民主黨的選情,還可以節約美國對抗中國的成本,並達到在海上遏制中國的目的,可謂一舉三得。

  對於越南來説,南海是其戰略屏障。按照海權學者倪樂雄的觀點,中國與越南的地面戰爭自古以來都是從路上山地強行進入其境,越北部崎嶇山地,沿著細長的腹地延伸,後方補給困難重重,前進難以為繼續。而強大海軍一旦在海上展開,地形上猶如絲瓜面對快刀,可在其細長之海岸線任意一點登陸,其北方與我雲南、廣西接壤的巨型“頭部”地區立刻陷於被合圍的困境,從而改變千百年來傳統中越軍事態勢。強大的中國海軍將使越南在北部軍事部署上進退失據、手足無措。而近年來,中國海軍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按照美國最新的年度軍力報告介紹,解放軍海軍擁有亞洲數量最龐大的艦隊,超過300 艘水面艦艇、潛艇、兩棲戰艦和巡邏艇。中國繼續從近海防衛力量向遠洋海軍的轉變。解放軍海軍潛艇部隊在現代化方面具有高度優先權,目前擁有5艘攻擊型核潛艇、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和53艘柴電攻擊潛艇。自2008年以來,解放軍海軍持續進行多級別水面戰鬥艦艇建造項目。2015年,最後一艘052C服役,使得該級驅逐艦的總數達到6艘。此外,第二艘052D于2015服役,它擁有功能強大的多用途垂發系統。報告稱,中國很可能已開始建造更大型的055“驅逐艦”,但其特徵更像巡洋艦。面對這樣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越南海軍是無力對抗的。

  為此,越南不惜引入區域外力量與中國進行對抗,前段時間邀請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訪問金蘭灣是如此,邀請奧巴馬訪問越南更是如此。美國解除對越南的武器禁運不僅具有政治意義,還具有軍事意義:美制武器相比起俄國貨而言,不僅設計理念超前、技術含量高、使用壽命長,且售後服務好。筆者認為,越南海軍的作戰理念應該是非對稱的海上拒止戰略,即不與中國海軍爭奪制海權,而是利用島礁、岩石等有利地形實施海上游擊戰,同時利用潛艇進行水雷戰或破交戰,使中國海軍不能有效奪取並使用制海權。有鋻於此,越南有可能向美國進口的武器應該包含高性能雷達、聲納感測器等提高海洋態勢感知能力的裝備以及反潛巡邏機或魚雷等提高解放軍海軍奪取制海權成本的非對稱性武器。同時有可能包括攻擊機在內的“撒手锏”武器。

  然而,美國解除對越南的武器禁運,並不代表著中越在南海的海上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下述幾個原因阻礙了美國解除對越武器禁運所發揮的作用。

  首先是中越在軍事力量對比方面的巨大差距並非依靠美國解除對越武器禁運就能彌補的。現代戰爭是體系對抗的戰爭,經過多年建設,解放軍海軍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作戰體系,而越南離這個目標還差得遠——事實上印日韓至今也沒能形成這樣完整的海上作戰體系。由於作戰體系不健全,即便裝備了少數幾种先進裝備,也會在對手體系破擊的戰法面前潰敗。

  其次是美制裝備也存在諸多限制。首先是能否順利融入越南以蘇制/俄制武器為主的裝備體系存在很大疑問;其次,美制軍火素以性能好價格高而聞名,以越南的經濟實力能購買多少是個大問題:買得少,不能形成一定規模就無從發揮戰力;買得多,經濟負擔無法承受。

  最後是中國可以採取外交攻勢來化解美國解除對越武器禁運的影響。比如通過擴大對泰國的軍火銷售來牽制越南,並説服俄羅斯減少對越南的軍火銷售,等等。通過一系列的外交組合拳,中國完全可以將美國解除對越武器禁運的影響降到最低。

  中國是越南的最大鄰國是永遠不可改變的地理事實。兩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爆發的戰爭使越南吃盡苦頭,不僅使其建立地區霸權,組建印支聯邦的黃粱美夢破滅,還使國力遭到巨大損耗,讓老百姓吃盡苦頭,其貧困成為了國際笑柄。還是那句話:覬覦鄰家財産不會有好下場,不信可以去問問日本人民。(馬堯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約研究員)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