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故事:習總書記訪“糧倉”
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 生態黑龍江,中華大糧倉。
5月24日上午,習近平來到黑龍江省撫遠市玖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了解合作社土地流轉和採用先進種植技術提高水稻産量效益等情況。
黑龍江是我國重要商品糧基地,耕地面積2.39億畝,居全國首位。2015年,全省糧食總産量1369.58億斤,佔全國總産量的1/10。今年3月7日,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聽取樺南縣梨樹鄉和平村孫斌代表關於“三農”工作的發言。總書記表示,黑龍江農業很重要,將來去了肯定要看農業。
玖成合作社快速育秧車間裏,整齊地擺放著育秧箱,剛剛萌發出的水稻秧苗,鮮嫩欲滴。
農技人員介紹了利用快速育秧設備進行超早育秧、提升稻米品質的情況。總書記問:“這裡種植什麼品種?”“快速育苗産量能提高多少?”農技人員介紹説,通過先進育秧技術,實現了在第五積溫帶種植第三積溫帶的水稻品種,提升了稻米品質。現在1坰地能打15000斤糧食,比過去增加1倍。
合作社已經實現機械化插秧,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産率。
習總書記登上一台插秧機,詢問技術人員機械的工作原理、購買價格、插秧效率等。
總書記問幾位農民,合作社是什麼時候成立的,土地流轉後收入怎麼樣,還有什麼打算。
東安村村民劉延輝報了自家收入賬:1坰地流轉承包費6000元,糧食銷售分成2000元,家裏10坰地,一年就能收入8萬元。農忙時節,兩口子還在合作社打工,一年工資4萬元。算下來,全年有12萬元收入。2015年成立合作社以前,主要是自己種大豆、包米,還養幾頭豬,費心費力不説,一年也就賺五六萬元。
習近平指出,東北地區有條件發展規模化經營,農業合作社是發展方向,有助於農業現代化路子走得穩、步子邁得開。習近平説,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功不可沒。在此基礎上,要注重經濟多元化發展,讓農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
(據新華社客戶端 攝影: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李濤 文字:新華社記者霍小光)